妙“布”可言!
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如今,布艺贴画这一艺术形式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闵行区虹桥镇,有这样一群手作人,她们以剪代笔,巧手生花,用各种布料拼贴出各种妙“布”可言的布艺贴画。71岁的刘光彩,正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妙“布”可言
布艺贴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之一,作品巧妙地利用布料本身的花纹、颜色和明暗度,通过创造性地裁剪、拼合和粘贴,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
在虹桥镇华光城手工布艺班,刘光彩老师每周都带领一群布艺贴画爱好者进行全方位教学。从基础的缝纫技巧到高级的定制作品,她从最基础的缝纫工具和材料开始讲解,逐步深入到缝纫、拼接、绣花和编织等布艺制作技巧,教授如何使用各种布料和珠子、亮片、扣子等辅料,以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作品。
“布艺贴画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宫廷补绣,俗称布堆画、布贴花。”据刘光彩介绍,布艺贴画起源可追溯至唐代,最初是后宫嫔妃为打发时间而制作。明清时期在民间主要用于装饰腰兜、鞋子、衣服、小孩帽子以及家庭日用品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布艺贴画逐渐演变为单独构图的民间艺术品,题材也变得丰富多彩,从历史名画、自然风景、花鸟鱼虫,到古代侍女、梅兰竹菊等,不一而足。
刘光彩的布艺贴画技艺是从外婆那里学来的。记忆中,外婆经营着一家鞋帽店,常常会在鞋帽上刺绣或者贴上布花,以增添美感,深受顾客喜爱。心灵手巧的外婆,还会在刘光彩的衣服上缝上各种布花,在孩子们羡慕的目光中,刘光彩心中悄然滋生出对这门技艺的热爱与向往。从十几岁开始,刘光彩便跟着外婆学习布贴花技艺,后因工作等原因而中断。
退休后,刘光彩又重拾这门手艺。一开始,周围人并不看好。就连丈夫和女儿也劝她“做着玩一玩,打发一下时间便可以了”。刘光彩也不在意,她自己钻研、创作,常常痴迷其中不能自拔。为了完成一幅作品,她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其中有一幅《互助友爱》作品,是刘光彩熬了好几个夜做出来的,完成后“说不出的喜欢”,摆在床头,每天都要看,总也看不够。
渐渐地,刘光彩开始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作品,没想到很快就吸引了一批粉丝。大家纷纷留言,表达对布艺贴画这一艺术形式的喜爱和对刘光彩精湛手艺的赞美。得到认可的刘光彩,干劲更足了。她一边研究一边思考:如何才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布艺贴画这项传统技艺的魅力?
传承传统技艺
就在刘光彩思考该如何传承布艺贴画这一传统技艺的时候,有一天,朋友带了一位老师来到她家,邀请她到社区里授课。刘光彩的丈夫吃了一惊:你学的东西还可以上课啊?就这样,刘光彩来到莘庄社区学校,为社区居民上了一堂课,就此拉开了走上讲台传授技艺的序幕。
在自己居住的虹桥镇华光城居民区,刘光彩在居委会的支持下开设了手工布艺班,定期免费授课,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最初,前来“拜师学艺”的大多是已经退休的社区居民,渐渐地,年轻人也开始慕名而来,加入到刘光彩的学徒队伍中。史莺便是这些徒弟中最年轻的一个。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刘光彩,接触到布艺贴画,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于是开始“拜师学艺”。几年下来,史莺已经成为刘光彩的“得意门生”。
除了在社区中传授技艺,刘光彩还和徒弟们走进上海交大附小、七宝实验小学等学校的课堂,教孩子们学习布艺贴画。刘光彩记得自己走进小学课堂,孩子们第一次看到布艺贴画作品时,不断发出阵阵“哇”的惊叹声。手把手地教学中,刘光彩更是切切实实感受到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特别是当孩子们的作品一次次获奖时,刘光彩更是喜不自胜。“都说传承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我心里特别骄傲,这门技艺正被孩子们接受和传承。”
守正创新
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刘光彩创作了无数布贴画作品。如她所期望的那样,布艺贴画正逐渐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刘光彩创作的作品,往往还未完成就已经被“预定”了。来自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学校代表来闵行交流时,刘光彩的布艺贴画作品还多次作为礼物赠送给对方。史莺也感叹自己的作品“留不住”。“不久前我做了一个布艺贴画手工包,照片刚发到朋友圈,一位香港的朋友电话就打过来了:‘这个包太漂亮了,留给我!’另一位朋友的女儿即将到英国留学之际,请我做一个布艺贴画手工包带到海外,以解思乡之情。”
在收获越来越多成就感的同时,刘光彩和她的徒弟们也在思考:如何让布艺贴画这项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在不断地实践中,她们找到了答案:守正创新。在制作工艺上,她们将扎染、盘扣、掐丝珐琅等多项非遗技艺与布艺贴画融合在一起;在创作题材上,除了传统的题材,她们还不断尝试与上海元素、虹桥元素结合在一起,让布艺贴画作品反映时代变迁,记录发展历程。
在虹桥手作人基地“虹馆”,展出了一幅由刘光彩和史莺共同完成的布艺贴画。作品中,背景是一座青瓦白墙的古镇村落,近景是一个身着传统虹桥乡村服饰的女孩,头戴青布白花头巾,手里拎着一个竹篮,正从一棵柿子树底下走过。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映得女孩的脸颊都羞了……在史莺完成了油画基底后,刘光彩用布艺贴画完成了人物创作,将曾经的虹桥乡村风光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画面栩栩如生。刘光彩介绍说,自己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虹桥人,用布艺贴画这一艺术形式将儿时记忆中的场景呈现出来,希望可以“留住乡愁”。“随着虹桥镇的快速发展,曾经的乡村景象不复存在。但好在我有布艺贴画,能将这些记忆留住。”
刘光彩和徒弟们一直有一个设想,那就是创作一幅“宏大”的布艺贴画作品,让大家在视觉上一眼便有震撼的感觉,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了解布艺贴画这门技艺。“我们原本想创作《清明上河图》,但考虑到搬动和展出都十分不便,只好暂时作罢。”刘光彩介绍说,不过她们最近又有了新思路:以虹桥元素作为创作题材,用布艺贴画将虹桥地标展现给更多的人。接下来,刘光彩和徒弟们将着手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
供稿:闵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