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科普产业、构建开放合作科普生态|两会圆桌会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科普法》修订后,我们瞄准科普产业,开辟科普+文创,科普+研学细分赛道。” 四川省政协委员、巴中市科协主席王君告诉封面新闻记者。2025年四川省两会上,《科普法》修订,成为科技界热议的大事。

2024年12月25日,颁布22年的科学技术普及法完成首次修订,并公布施行。修订后的《科普法》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强调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科普内容、做好科普传播、发展科普产业,成为政协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全民科普,需要共创共享,构建开放合作的科普生态。”四川省政协委员、省科协副主席经戈表示。

四川省政协委员罗蓉则提到,“作为世界科幻之都,成都瞄准的是科普科幻融合赛道”。

瞄准科普产业 巴中发展新赛道

科普产业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互联网大会让水乡乌镇声名远扬,巴中是包括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内的十多位院士、顶尖科学家的故乡,巴中将以创新精神,求新求实求变精神,做好科普大文章。”四川省政协委员王君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这个春节,巴中恩阳占地200余亩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普试听城将开门迎客:全国首个大型沉浸式超高清科普视听与数字光影创意谷将于1月25日正式开园,沉浸式超高清数字文旅与科普研学目的将落地,全国性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将永久落户四川省巴中(恩阳)。“我们还投入3000万打造了市级科技馆。”王君细数巴中在科普赛道上的新思路、下的硬功夫。

成都:开辟“科普科幻”融合赛道

2023年科幻之都成都成功举办世界科幻大会,成为中国首个、亚洲第二个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嘉宾、20000余会员见证了科幻之都的魅力。成立成都科幻中心产业联盟,梳理40余个产业项目机会清单,成功签约科幻IP13个、科幻项目23个,投资82亿元。

2024年成都成功举办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科幻领域创作者与从业者们齐聚一堂,分享热爱,交流创意。成都走上“科普科幻”融合赛道。

罗蓉介绍,聚焦科幻科技前沿研究领域,前瞻布局科幻产业,成都制定了《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规划》《成都市推动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发布《2023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科幻产业成都共识》,推动“科幻+”产业建圈强链。

四川:上天府科技云 向科学要答案

推动四川省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为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厚植群众土壤。科普要从源头抓起。

“让老百姓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我们得给他们端上一桌有营养的科普大餐。这顿大餐,从源头上来说,要有机生态,它的材料来自我们的科技创新、基础科学的研究突破、来自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来自我们专业团队的科学解读,这顿大餐还要接地气,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要生动有趣,形式还要多样。”经戈表示。

由四川省科协为主体打造的天府科技云,为老百姓开启了一扇向科学要答案的大门。“我们希望大家都来上天府科技云,为此,我们将持续提升“天府科技云”智慧科普服务能力;提升精品科普、热点科普、生活科普等老百姓关心的内容产出。”

委员关注:关注一老一小科普 建立开放合作科普生态

“现在科普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元,不论图文、长视频、短视频还是VR/AR新技术,创作主体不论是国家级科普信息化平台‘科普中国’还是自媒体创作者,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开放合作的科普生态,让更多人加入到科普创作者队伍中来。”省政协委员经戈表示。

“过去的科普对象划分为了五大群体,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增长,我认为还应该关注一老一小的科普。”王君关注到,现在,数字技术与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如何让一老一小正确使用手机,应该成为科普内容的一部分。

“老年人怎么用手机支付、如何用二维码乘车,这些都可以成为银龄科普的内容,不要让父母与知识的发展脱节。”王君表示。

修订后的《科普法》明确提出加强科普队伍建设,但这仅靠科协的力量是远不能适应需求的,王君希望能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者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