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去年一年里,全国出台稳楼市政策千余次。

其中的王炸,当属《“金融16条”》。

它诞生时,正值年末,楼市急需一剂强心剂,用翘尾来给全年划上一个信心回升的句号。这就关乎到,买房人需要看到“保交楼”的强制保障,而开发商也需要有“保交楼”的现金流。

于是“金融16条”从“刺激需求端”到“保交付”,延展到了支持民营房企发债、为民营房企提供保交付专项借款、以及帮助民营房企做债务展期上。

它几乎是满载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期许,也被业内亲切地称为:“救市16条”。

但当时,为了“软着陆”,有几条政策只给了半年的有效期,这也影响了机构决策,不敢把步子完全迈开。

有自媒体称,5月中旬开始,众多房企尤其是爆雷房企,都在急切地关注这两项政策能否延期,以及延期多久。部分承担了房地产纾困职责的金融机构也在等待。有房企反映,有些工作因此暂定了下来。

10日晚间,央行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宣布:将“金融16条”其中原定半年有效的两项政策,延期至2024年12月31日。而其他不涉及适用期限的政策长期有效。

从只给半年解决期,到给足两年。这一次,够楼市恢复元气了吗?

延期的两条关键政策:

一条是: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

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

另一条是:对于商业银行按照《通知》要求,2024年12月31日前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在贷款期限内不下调风险分类;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

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

总结来说,就是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

2022年,国内债券市场展期数量大幅增加,全年展期金额1157.84亿元、新增展期主体30家,主要集中于民营房企。

当时的展期,大部分都是先展一年,也就是今年内到期——中指研究院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2023年下半年尚在存续期的债券余额为4361.6亿元。

其中三季度仍为偿债高峰,单月到期余额近900亿。

在上半年销售未见好转的大市场背景下,已经展期的房企,今年也面临着违约、再次违约的风险。

例如合景泰富、大唐地产、领地控股、建业地产等,就是有多番展期后首次违约。其中,建业地产还是在经历了国资入股、债务展期等一系列动作后,于6月23日,宣告境外债正式违约。

而连环违约的也在发生,例如禹洲集团、金科股份和融信中国等。

包括地方城投,有券商人士表示,“今年城投的还债压力极大。7月6日时,昆明城投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现在,有关部门放话可继续展期,确实能缓解房企到期债务压力,避免房地产信用风险进一步蔓延扩散。

而“保交楼”的意义更不用赘述。

根据去年央行等部门出台的专门措施,保交楼整体资金池已经至少达到4000亿元——政策性银行手中有2000亿规模的专项借款,商业银行手上也有2000亿元保交楼房贷额度。

上层对于“保交楼稳民生”的决心,一直很铁。

但落到成果上,数据的反应却差强人意。

有调研数据显示,截至5月全国保交楼项目交付比例仅有34%,其中华南地区交付比例较高,达56%;华东地区40%;较低的西南和华中地区分别为15%和16%。一年前“停工”项目最多的河南,交付率只有11%。

原因就在于,这些政策,并不是强制的,而是: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

比如前段时间用“调虎离山之计”,偷走了和正荣、中梁三方共同成立公司的保险箱的厦门地方国企——厦门国际信托,就并不遵循“金融16条”的导向,不让项目开盘销售,导致项目已停工超一年,还提出要“提前拿回自己的钱”。

正荣人士告诉地产壹线,事件还在持续上演抓马新剧情——在正荣、中梁报警,并登报“被偷走的公章作废”后,厦门国际信托甚至还拿着失效的公章,继续去当地工商做变更手续,把正荣和中梁的董事,都换成了自己的员工。

另外还有一家还未暴雷的民营企业透露,在去年底“金融16条”出台后,包括中行、建行、交行在内的10家银行,都主动来合作要给其授信,合计额度超过400亿元。但半年过去了,实际并没有落地的给钱。

想要获得“保交楼”的资金支持,这几家民企表示,更多还是要靠政府的专项纾困资金。

包括企业层面,不止民营房企,甚至有混合制国央企,今年以来也“暴雷声依旧”。

亿翰智库数据显示,从信贷融资方面来看,“金融16条”出台至今,金融机构对房企总授信额度超过6万亿元,受益企业主要为国央企,仅有5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及民企授信额度超过1000亿。

从债券融资方面来看,曾经的“宇宙第一大房企”碧桂园,上半年新增融资额为17亿。而依然稳坐行业前10强的龙湖,上半年新增融资额为0。新进入行业TOP10的滨江,新融资15亿。

这些“示范民企”,同比去年,再融资额都在进一步减少。

而出险边缘或已出险企业,获得的资金更少,甚至债券融资通道紧闭——苦撑近一年,在4月终于暴雷的合景泰富,上半年境内债发行额7亿;一步步走向暴雷的旭辉,是0。

在“金融16条”里,有一条“国有、民营房企一视同仁”,按照最新的延期规定,这一导向是“长期有效”。

这一次,民企希望,不止延期,且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