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携手缓解乌克兰危机 有助化解中美分歧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20日签署延长国家战时状态的法令。根据这一法令,乌国战时状态将在3月26日5时30分到期后延长30天。(摘自新华社)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表示,中美两国可以加强乌克兰问题上的「大国协调」,通过劝和促谈、加速推进停火、避免全球政治的脆裂。拜登政府需要认同中国的政策底线。乌克兰危机的缓解与结束,可以为深化中美合作、管控中美分歧提供动力。

朱锋指出,乌克兰危机已经进入第四周。虽然俄乌双方举行了四轮对话,但由于各自立场迥异,通过谈判来促成双方迅速停火、达成外交解决的可能性短期内似乎并不乐观。乌克兰危机的性质不仅是俄乌冲突,更是欧洲地区安全秩序自冷战结束30年来的历史性崩溃。

朱锋表明,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立场始终是连贯的、一致的。我们一方面坚定地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明确反对通过战争对抗来解决争议;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乌克兰危机背后的「是非曲折」需要得到合理的关切。

朱锋称,乌克兰危机爆发的军事冲突,其性质同冷战时期在东亚爆发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大体是相似的,就是大国在地缘战略上的「代理人」战争。中国拒绝新冷战、拒绝地缘战略与地缘经济的分裂,需要高度警惕和防范乌克兰危机深化可能产生的新的、更具有全面脱钩」性质的敌意和对立。这是中国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加速融入世界、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大战略需要。

朱锋说,中美关系避免重蹈决裂的覆辙、维持「斗而不破」、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战略大局不能变。尤其在今天,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头两大经济体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防止乌克兰局势失控、避免乌克兰人道主义危机深化、控制乌克兰危机所产生的消极地缘战略「扩散效应」蔓延到更大范围,已经成为中美关系发展无法回避的深刻内涵。

朱锋认为,俄罗斯作为中国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我们不能「一走了之」。在反对通过战争对抗来解决争议的同时,我们也坚定地拒绝参与对俄制裁。美西方疯狂的对俄制裁行为事实上只会加剧欧洲内部的对抗;美国想要拉着中国一起制裁和打压俄罗斯,与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不符,更与中国长期致力于保持和俄罗斯作为友好邻邦的政策相悖。但中国不可能帮助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