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决两岸政治分歧的钥匙

两岸关系循「先经后政」发展路径,路线图的第一站已从经贸开始,当前要务为继续执行《经济合作架构协议》 (ECFA)。经贸协议执行告一段落后,就要进入第二站的政治协议。易言之,找到经贸与政治这两把钥匙,两岸政治分歧应可迎刃而解。

主权伙伴做为顶层设计

当前全球都在加速进行区域经济整合,习近平去年9月访问哈萨克时,还呼吁中亚各国与中国大陆共同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现在两岸既然已有ECFA以及大陆与港澳签订的CEPA,中共应剑及履及,早日将两岸四地的经济伙伴协议整合升级为「中华共同市场」。由于共同市场是原来ECFA和CEPA的升级版;台湾和港澳应该都能加入。现在这把钥匙显然还未打造出来。

经贸钥匙找到之后,两岸关系即可进入路线图的第二站:打造政治钥匙。打造政治钥匙比打造经贸钥匙困难度更高;因为这中间涉及台湾主权问题。台湾主权问题如能破解,两岸政治定位即可厘清,即使中共要求两岸定位放在「一中框架」之上,也难不了我们。

笔者提出破解台湾主权问题的灵感来自1980年加拿大魁北克准备经由公投成为独立国家(后来公投未过)所提出的「主权联系国」(Sovereignty association)方案。魁北克发表白皮书提出此一方案,是希望独立后与加国联邦政府维持主权联系国关系。去年欧盟与乌克兰同意建立「联系国协定」(Association agreement),由于俄罗斯总统普丁从中阻挠,协定未能签订。

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已超越也不适用「主权联系国」关系,应该升华到「主权伙伴」(Sovereignty partnership)关系。中华民国建立到今年103年,两岸政府可说是以接力方式维护了中国主权。自1912到1949,中华民国为中国「法理主权」的代表;1949-1971退出联合国以前,仍以中华民国对外代表中国。1971-2014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手对外代表中国。中华民国以「法理主权」身分对外代表中国的时间前后长达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代表中国的时间为43年。

抑有进者,从1949到2014,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统治台澎金马的中国海岛领土及中国大陆领土。由此可知,两岸两个政权并肩维护中国主权 以及共同治理中国领土的贡献,相信足以配称为「主权伙伴」。唯有中共领导阶层体认两岸政府为「主权伙伴」,才能找到「政治钥匙」未来也才能放下身段,双方坐下来「对等」谈判。

笔者衷心祈盼中共展现泱泱大国,雍容大度风范,正视两岸现实体制,发挥历史责任感,为两岸政治定位,也为两岸的领导人争取历史定位。我们手中如能掌握「经贸整合」与「主权伙伴」这两把钥匙,距离开启「一中框架」的大门已经不远。

华盟设计满足一中框架

欧盟当年由「欧洲煤钢社区」(后来称为「欧洲共同市场」),最后转型为欧盟;亦即由经贸组织转化为政治「统合」(integration)体。欧盟目前有28个会员国。它的最高治理机关为「欧洲理事会」,由各会员国元首与政府最高行政首长组成。过去由各国元首轮流主持会议,现在已选出一位理事会主席。「欧洲理事会」就是欧盟的「顶层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欧洲的最高框架」。

未来「中华共同市场」 成立,磨合一段时期后,可以参考欧盟转型为「华盟」。初期两岸两个政府为「华盟」会员国。两个政府之上设「华盟理事会」。此一「顶层设计」即可满足中共「一中框架」之要求。「一中框架」大门打开,可以发现里面呈现出「一盟两府」的制度设计。

当然,制度设计会兼顾国情与现实环境,「华盟」将会如欧盟采取「共同使用主权」(Pooled sovereignty)制,亦即会员国「让渡」部分主权授权类如「华盟执委会」执行联盟重要政策,其他政策仍由会员国自行处理。此即「华盟」具有「统中有独」(加入统合组织,但仍维持会员国主权独立地位),「独中有统」(会员国主权独立,但共享统合组织提供的资源与利益)的独特属性。

欧盟模式可以满足中共「一中框架」之要求。如能参考实施,对当前两岸政治体制冲击最少,「主权伙伴」更可以让台湾的主权问题如释重负,为台湾拓展国际活动空间。最重要者,可让台湾参与经略中原,创造一个媲美欧盟,而更具创意的两岸两个政府共同治理中国的最新典范。

(作者为政大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