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侯友宜好感度回升 金溥聪助侯站稳选战主轴

新北市长侯友宜。(黄世麒摄)

新北市长侯友宜在接受国民党征召后,面对挺韩、挺郭派的不同声音,外有民众党及民进党的双重夹击,加上团队重整、重新磨合,导致民调一直无法有效提升,但随着侯友宜找来国安会前秘书长金溥聪操刀后,情况已有明显不同。这个转折点,就是从侯友宜上《少康战情室》提出包括两岸、兵役、能源等重大政策开始,把一度陷入征召争议的侯友宜拉回选战主轴。

金溥聪入阵调整节奏步调 侯友宜抓回主导权好感度微幅增

根据《网路温度计》《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日期:2023/6/15~2023/7/13),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侯友宜的好感度从0.31爬升到0.35,增加了0.04;而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的好感度则维持在0.32,没有变化;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的好感度则是从0.32增加到0.38,增加0.06。这对侯阵营来说,不啻是打了一剂强心针。

好感度也许不会即刻反映在民调数字上,却可以看出参选人与选民间的互动增加,而且是好的互动。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侯友宜慢慢抓回议题的主导权,这就是金溥聪要的节奏跟步调。

image source:《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

侯友宜、柯文哲日声量互有高低 赖清德惨遭辗压

此外,根据《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分析柯文哲、赖清德及侯友宜近两周(日期:2023/6/27~2023/7/13)声量趋势变化,其中侯友宜以79万2,969笔,赢过柯文哲的78万4,446笔,而赖清德则只有46万2,212笔。以声量来说,侯、柯辗压了赖清德,多了将近一倍。

进一步分析声量时间变化,侯友宜声量最高的一天是7月4日,是他发文反对民进党「3+1政策」,强调没有反对现行兵役延长一年。他强调,前提是他当选后,让两岸和平,气氛和缓后才会恢复4个月兵役,当天声量飙高到8万2,105笔。前一天侯友宜接受赵少康专访,声量也逼近7万笔,成为那几天媒体讨论的重点。

赖清德声量最高的一天,则是在7月9日,有4万6,531笔,不过却是因为杀警嫌犯易宝宏服外役监议题,民进党遭到舆论抨击,赖清德隔天赶紧灭火,强调重刑犯应该要实实在在服完徒刑,不能走旁门左道,试图消减民众对绿营的怒火。

至于柯文哲声量最高的一天出现在7月10日,声量来到8万853笔,但一样是因为负面议题。原本柯文哲要在北流办募款演唱会,被北市府拒绝,感叹世态炎凉,还说「通常这种事,太监就解决掉,不会到皇上那。」隔了两天,柯文哲终于道歉,但听得出来颇有怨言。

image source:《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

侯友宜胜选下一步?从造势找回蓝营内部信心开始

基本上,有讨论就会有声量,但金溥聪进驻团队前的侯友宜,外界讨论侯友宜的机会真的不高,每次被人提起总是因为郭台铭又见了谁?或是脸书又写了什么?党内谁又开始再策动要换侯,搞到乌烟瘴气,侯友宜支持者就算想力挺也不敢表态,要支持也没有甚么政策可以拿来说服其他人。

金溥聪进来后,很快地找到选战节奏,也快速的了解侯友宜目前最重要的策略,就是要抓回基本盘、稳定支持者的心,所以侯友宜利用专访的时候很清楚的宣布重要的政策,包括九二共识跟核一重启、核二、核三延役,去除蓝营杂音,拉开跟赖柯之间的差异,也找回深蓝对侯友宜的信任。

相较赖、柯,侯友宜可以运作的弹性空间更大,重点在于党内要角的归队以及各立委参选人的态度,所以这部分将成为侯的下一步,找回蓝营内部对侯友宜的信心,在各地方及全代会开始造势。

选战还有时间,愈到后期才是各阵营真正展现实力的时候,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分析说明

分析区间:本文分析时间范围为2023年06月15日至2023年07月13日。

资料来源:《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拥有巨量资料,以人工智慧作语意分析之工具资料搜集范围:累积超过30亿笔以上的网路数据库,其内容涵盖新闻媒体、社群平台、讨论区、部落格、地图评论等网站。

研究方法:系统观测上万个网站频道,包括各大新闻频道、社群平台、讨论区及部落格等,针对讨论『柯文哲、侯友宜、赖清德』相关文本进行分析,调查「网路声量」(注1)、「网路好感度」(注2)作为本分析依据。

*注1 网路声量: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计算社群讨论及新闻报导提及的文章则数,声量越高代表讨论越热,能见度越高。

*注2 网路好感度: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系统利用语意分析对每篇主题文章进行正面、负面、中立的情绪判读,并计算正面声量与总声量之比率。

名家介绍 钱震宇

我喜欢写字,而且是那种用笔写出来的文字,因为写字的时候人会思考,从一个人的笔锋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我也喜欢写文章,因为写文章表示你有观点,有真正的去了解一件事,然后转化成可以理解的文义,分享给其他人。

当了十年记者,经历过社会大小事、采访过各式各样的政治人物,听他们的故事,写我相信的事实。后来从纪录者变成实践者,担任政治人物的发言人及幕僚,看着政治更迭、媒体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继续写字。至今坚信有温度的人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