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稀土成陸反制美科技戰的王牌

中国出口的稀土磁铁是美国许多产业基础的核心。图为中国江西省的一个稀土矿场。(路透)

从川普第一任展开中美贸易战与科技战,搭建起中美两大强国博奕的竞争场域,美国一直高姿态压抑中国;然而,今年六月画风突变,在伦敦关税会谈中,稀土成为中美双方谈判的首要议题,美国在退让高关税之后,也愿撤销一系列管制措施,以交换中国开放稀土出口到美国。此时,稀土成为中美战略竞争对抗的重要环节与筹码,主要影响因素在四个层面。

一、稀土用途日益广泛且重要,成为现代科技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

「稀土」是指原子序数从元素周期表上的五七(镧)到七一(镥)的「镧系元素」,加上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化学元素的合称,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拥有广泛的应用。

每种稀土元素在现代科技产业中都占据无法取代的角色,在许多高科技产业中,稀土在磁性材料、催化剂、陶瓷材料、玻璃和电子产品等是关键材料。此外,许多医疗科技、军事武器零件也需要仰赖稀土。

二、中国在稀土的储藏、开采、冶炼、技术等,具主导全球供应链的优势。

近年国际媒体开始关注稀土的广泛运用与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中国在稀土生产与供应方面长久布局的主导地位。中国占据全球稀土储存量的四十九%和开采量的六十九%,稀土提炼则占了约九十二%,且是全球唯一具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

拥有全球近半稀土矿产储藏的中国,更在稀土的开采、冶炼和加工有压倒性优势。特别是在稀土分离和金属加工的关键技术上,中国的产能几乎垄断全球;这种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使中国具备影响全球价格和供给节奏的能力。

三、美国短期无法有效分散稀土产品来源与制造,必须依靠中国稀土。

美国近年所用的稀土原料九十五%以上依赖进口,其中约八成直接来自中国大陆。面对显著的供应链风险,美国目前的缓冲手段相对有限。西方媒体惯称欧美因开采稀土涉及环保成本因素,短时间难以撼动中国主导地位,但研究指出美国在重稀土分离技术严重落后中国,中国拥有冶炼技术专利超过美日两国的总和,马斯克曾说:「中国在稀土的冶炼加工技术能力,无可取代。」

中国大陆放缓稀土出口,美国车企先受不了,其中最重要的是电机,因为它依赖电磁驱动,而且用量不低。美国的军工产业对稀土的依赖更高,由于稀土元素独特的磁性和耐高温性能,被广泛用于美国各种主战装备和高科技武器系统。

四、由于稀土具有军民两用特性与需求,中国对稀土的出口审批是法定程序,也成为出口管制利器,更成为外交与地缘政治的筹码。

稀土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北京政府实施出口管制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此外,二○二三年十二月,宣布禁止向国外出口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二○二四年六月颁布「稀土管理条例」,正式进行进口出口管制、并且扩大限制矿种范围。

于是,作为反制美国对中科技战,中国在二○二三年先后对镓、锗等关键矿物出口实施管制;同年七月,宣布对部分稀土金属及永磁合金出口实行许可制度。今年四月川普提高对等关税后,北京宣布对七项稀土金属采取对美管制出口措施,主客易位,让美国也感受「卡脖子」的感受与困境。

稀土让中国在大国博弈中拥有一张独特的资源牌,稀土的战略价值也正在深刻重塑中美两国竞争格局。六月伦敦会议之后,北京虽然回应「依法审批」稀土出口,但预料两国战略竞争对抗态势不变,但中国手上已经有一张不逊色美国科技管制的王牌了!(作者为文化大学社科院讲座教授、国安会前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