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影响长相」,竟然是真的?
这是 36 开的第 630 张病历单
全单约 1493 字,读完大概需要 3 分钟
在生活中和各种影视作品里
大家和陌生人刚接触的前几句话里
一定少不了
「你叫什么名字?」
早在 long long ago
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
就曾经说过
「世界上最短的咒
就是“名”」
名字会在一定程度上
决定大家对一个人的印象
这可不是 36 在瞎说!
不信你回想一下
如果一个人叫张三
法外狂徒的形象是不是
已然跃然纸上
早在 1971 年
就有心理学家主导的试验显示
人会无理由地偏爱和讨厌一些名字
在美国,有一段时间
经过民间各种玩梗
Karen 这个名字
也被逐渐赋予了固定形象
——中年白人女性
金发,总是留着侧分的波波头
不相信科学
喜欢抱怨
疫情期间行为难以配合
喜欢刁难实习生
口头禅为
「把你们经理叫来
我要直接和经理谈」
根据 2017 年
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显示
人们可以仅凭面部照片
来较为准确地
判定一个人的真实名字
以及
人的名字可能影响了他们的长相
该团队认为
一些名字当中含有的潜在含义
可能会影响所有者的自我认知
从而对外表、性格、为人处事等
生活的各方面产生影响
——而这些后天因素
综合影响了这个人的长相
研究团队向 185 个受访人员
(包括以色列人和法国人)
展示了 25 张不同陌生人的彩色照片
并要求他们从 4~5 个选项中猜出
(应该只有名字没有姓)
这些陌生人的名字
结果平均有 35% 的正确率
(虽然好像也不是很高?)
他们另称
人们可能会调整面部肌肉
使其外貌和名字相符
比如一个人的名字叫
「Joy」(欢乐)
当 ta 出生以后
父母和身边的人
都会以与「欢乐」相称的方式对待 ta
而 ta 脸上的笑容可能就会更多
emmm……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
「you are what you called」?
「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
就在今年
最新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上的一篇研究
也进一步显示
人的长相会逐渐进化成
和自己的名字相匹配的样子
为了测试名字
与人们面部特征的关系
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在其中两个实验中
受试者
(为成人和 9-10 岁的儿童)
需要根据面部照片
来匹配名字
当面对成人面孔时
受试者能轻松对号入座
匹配的正确率
会高于概率水平
但如果面对着稚嫩的脸庞
就难以做出准确连连看
使用三重损失孪生神经网络
(Triplet Loss Siamese Neural Network)
进行数据分析后
研究人员还发现
名字一样的成年人
他们的面部特征
在计算机算法中
表现出更高的面部特征相似度
而这种模式在儿童中并不存在
研究人员由此推测
一个人的容貌和名字之间
可能存在着某种自我实现的
预言效应
所以,咱们的脸
也会在漫漫人生路中
逐渐发生变化
以符合,甚至说迎合
与这个名字相关的社会刻板印象
那以后本 36
就改名为刘亦菲好了
不管怎么说
语言的使用
属于人类生理活动的一环
归根结底也受基因控制
在古代的一些「巫术」仪式中
执行者的「通灵」表现
比如说胡话、声称看见了「先祖」等
一般可以看作是
在言语、药物
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
一种自我催眠
而可催眠性高的人
一般更容易受到自我
或者他人心理暗示的影响
像是「中二病」的
主要「发病」高峰期
在初中二年级
可能是因为可催眠性受年龄影响
儿童时期较高
青少年时期达到最高
之后逐渐下降
可催眠性也受遗传影响
比如 COMT 基因
的 rs4680 位点
在可催眠性测试得分中
(Stanford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Scale)
GG 得分最高 (5.9)
GA 居中 (4.7)
最低的是 AA,得分只有 4.1
携带 A 的这种情况
被称为 worrier
俗称「自己都骗不过自己」
警惕性一级选手
顺便来康康你的
「心理暗示程度」微解读叭!
在文化环境等综合作用下
语言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
对我们起着暗示作用
因此不管是喊出必杀技名字
还是给孩子取名
当中应该还是隐含着
某些暗示和期望叭~
今日封面
病理青年
蹲坑时候看的人体百科全书
给 36 加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