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死为林彪鸣不平,辽沈战役大功臣,四野虎将,为何只授中将?
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也不落井下石。当年“913事件”爆发后,林彪成众矢之地,不少“老友”倒戈,为与林彪撇清关系,不惜抹黑林彪。如此敏感时期,仍旧有人敢直言“客观历史不容随意涂改”,此人正是胡奇才。这胡奇才到底有多“奇才”?全歼鬼子,还合影留照、是林彪的左膀右臂、在辽沈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丰功伟绩立下不少,可偏偏只被授予中将军衔。点个赞,咱们去看看被誉为开国中将第一人的胡奇才,看看他到底是才能盖过天,才有恃无恐,还是真侠肝义胆,不畏强权。
在林彪的事上,胡奇才始终保持中立,让其他落井下石还抹黑林彪的人很是尴尬,这一下人品高下立判。但是不能因为胡奇才为林彪鸣不平,就说他和林彪等反动派是同一路子的人!要知道,胡奇才可是我军中出名了名的“忠”,当年胡奇才能成为林彪的“亲信”,就是因为他总能按照林彪的指示,指哪打哪。而且次次都是超额完成任务。这样的手下,哪个领导不爱?
可你要是以为胡奇才是个没主见,只会按章办事的人,那你可就大错特错,要知道,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位于第一线的战士们才是最了解情况的人,没有一位能抓住战机的将军带领,打胜仗就是天方夜谭的事。而胡奇才绝对是有勇有谋,从不死搬硬套。当他觉得你的命令已经不适用于当下,他就会随机应变,指挥上级打仗也是常有的事。
提到胡奇才,就不得不提他手刃鬼子后,将鬼子们的尸体堆积如山,与战友们拍照留念这件事。当年这位最牛的八路军师长,杀掉了所有的鬼子后,将鬼子的尸体都堆在了一起,拍照留念。当年鬼子在我国东北地区尤其猖獗,多有关于其举行杀害中国人比赛的报道,因此当胡奇才在全歼鬼子后,将日军尸体堆成小山,和战友们拍照留念的照片流传出去后,引起不小的轰动,简直大快人心。毕竟之前都是中国人被欺辱,而这下,我们的自卫反击给了日军大大的教训。这件事就发生在齐鲁大地山东,也因此,黑脸堂猛将胡奇才成了齐鲁人民的英雄。
不过要说胡奇才胡将军打过最艰辛、惨烈的战斗,还得是塔山阻击战。也正是这场战役,胡奇才力挫蒋介石3个军,此后胡奇才的名号世人皆知,就连最后胡老将军去世后,也要与当年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战友们同葬在塔山。
大家都知道辽沈战役是解放东北的重要战役,而这塔山阻击战是锦州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国民党军队盘踞在东北的势力不小,我们想要拿下他们,就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而锦州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是整个东北的南大门,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只要拿下锦州,就能让盘踞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孤立无援。因此只要控制住锦州,那么辽沈战役的胜利就是按部就班的事。
双方都清楚这锦州之争多么重要,因此,在辽沈战役一开始,我们的东北野战军迅速包围了锦州,想要快速拿下锦州。可是国军也知道如果锦州守不住,那是必死无疑。因此国军积极迎战,调兵遣将,抽调出了23个师的兵力,就为了对抗共产党军队的攻击。
而我军为了阻止敌人的东进,派出四纵、十一纵对其进行阻击。胡奇才率领的四纵队被安排守住塔山,也正是因为胡奇才,这场塔山阻击战才能胜利。
国、共双方都明白,塔山之争多重要,因此在战斗中,国军也是不惜一切代价,飞机、坦克做掩护,向我军驻扎在塔山的的根据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势。只不过在我军的顽强抵抗下,国军未能如愿,这下国军可是急了眼,他们派出自己的敢死队,想要鱼死网破,只可惜他们遇到的是铁血将军胡奇才,塔山阵地在胡奇才的指挥下,依然巍然不动。
这场塔山阻击战持续了六天六夜,胡奇才指挥下的四纵浴血奋战,最终圆满的成功完成了任务,而敌人眼看攻击塔山不行,想要攻击长宁山阵地,只是长宁山阵地还有十一纵队把守,国军也未能如愿,也是损失惨重。而这场阻击战中,果军有6000多人死亡,最终东野主力部队最终顺利解放了锦州,打开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之门。
这一下自山东军区的东野四纵一战名震天下,在第一线指挥战斗的胡奇才立下伟功。不过胡奇才解放战争中的代表作,除了上述的塔山阻击战外,这新开岭战役也算得上是名镇海内外。这场战役中,依旧是四纵队全歼国军的第25师,打出了人民军队的赫赫威风。
可你说,立下如此之多奇功伟功的胡奇才为何才被授予中将的名号?按理说胡奇才作为四野的一员虎将,资历并不低,难道其中有什么猫腻不成?
其实还真不是,不信你看看胡奇才的顶头上司,当年坐镇山东军区第一师师长的梁兴初,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也仅仅被授予中将军衔,再看看当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各位大佬,个个都是名副其实,因此,这胡奇才被授予中将军衔倒不算是屈才。
并且在解放战争开始之前,胡奇才就因为常年在第一线作战所积累的伤病而不能担任正职,就连在四纵队也只是担任副职,因此到解放战争结束后,胡奇才的军衔也只是副军长的位置。而授予中将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正军级以上,所以,以胡奇才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资历来说,授予中将军衔不但不低,而且稍显过高了。
所以说,胡奇才能够被授予中将军衔,更多的还是靠的自己的赫赫战功,而不是靠的资历,属于破格授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