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树悲歌 家人远地勤浇水 移植求生仍遭砍
市议员张耀中、谢志忠、王立任、张玉嬿、黄守达在议会质询时,先播放《思慕的人》歌曲,娓娓道来广昌公园木棉树的故事。(张耀中提供/卢金足台中传真)
市议员张耀中、谢志忠、王立任、张玉嬿、黄守达质询时先播放《思慕的人》歌曲,娓娓道来广昌公园木棉树的故事。(张耀中提供/卢金足台中传真)
台中市南屯区一棵50岁的木棉树,是当年一名15岁女孩种下的树,但因土地开发移植到西屯区,不料又因要盖活动中心,被以树木中空砍除,老树家人今年春天还远道南屯提水到西屯浇水,树木专家说,老树中空是树木自我调节,保护老树生命不是已死亡,建设局长陈大田说,「遗憾与不舍,会再细腻一点」。
西屯区广昌公园有一棵逾50年木棉树,因西屯区公所因港尾里活动中心兴建工程提报移植,经市府建设局「景观及植栽委员会」审查通过,市议员张耀中20日抨击,这棵木棉树是半世纪前当年一名女孩种下的树。
但因土地开发被皮 象征的意义不是任凭专家单纯审查结果就可以移植的,树的背后是一段象征都市重划时努力保存老树与文化资产的过程。
市议员张耀中、谢志忠、王立任、张玉嬿、黄守达在议会质询时,先播放《思慕的人》歌曲,娓娓道来广昌公园木棉树的故事。
木棉树在1969年由南屯永定厝简家在三合院前种下,2010年因市府开辟单元三重划,为了保留儿时记忆,2012年9月该树落脚西屯区广昌公园新生,虽然不在原本生长的地方继续活着,种下那棵树的一家人,依然常常去广昌公园帮树浇水,在树下乘凉想着儿时的生活记忆。
2020年台中市港尾里活动中心兴建工程提报移植,经过三次审查会议,没有人关心被提报移植的树是怎么来的,是公园原生的?还是异地新生的?当然这棵木棉的结局就是「被审查通过」,在2021的7月下旬施工厂商进场移除,现场只留下一堆小木屑。
张耀中说,一棵树的移植或移除对市府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居住在台中生活的市民来说,那棵树可能回家的一个指引,代表家要到了,或者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在审查时有人追踪这棵树是从哪里来,也许今天可以多为台中留下这棵木棉树。
市府有做后续追踪多是用抽验的,但抽验机制也不完备,树被移到哪里,建设局表示会定期追踪,但拿什么标准来做检核?而移植的树还活着吗?没人知道也没人在意,缺树再补就好。
谢志忠强调,移植树木需要透过市府设置景观及植栽委员会委员会同意,但三次会议记录,没有局长亲自主持,并未了解前因后果,轻率决议移除,这简直是便宜行事,建设局应该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步,需要多用心,好好省思。
陈大田表示,南屯这棵木棉树,因经历第三期自办重划区必须遭移植,而后于今年死亡一事,经查该木棉树经过树木健诊有中空腐朽状况,因此予以移除。
针对此次事件,建设局感到相当遗憾及惋惜,为避免再有类似情事发生,日后相关移植案件,研议将树木背景资料调查纳入移植计划书检核要项内,经审查同意移植除案件,由申请单位依保固切结书执行后续养护工作。
建设局强调,将建立相关机制列册追踪移植情形,并不定期派员巡查确认后续生长状况。若有发现生长不良或枯病状况,通知申请单位尽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