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初筛结果控喂毒 专家:操作过头

台湾临床病理暨检验医学会理事长朱芳业受访表示,人体尿液成分复杂,有很多种代谢物质,透过免疫分析法会测出许多讯号与杂讯。(叶德正摄)

幼儿园喂药案持续发展,检验报告如何判读、检出数值的原因为何掀起医界论战。专家指出,巴比妥、BZD的尿液检测技术不成熟,易有伪阳性,政治人物、医界人士拿着初筛结果指控幼童被喂药,「已操作过了头,失去了理性与科学依据」,恐消耗过多社会成本,引发家长恐慌。

台大化学系副教授徐丞志指出,新冠疫情初期,彰化推动万人普筛,遭中央反对,认为准确性粗糙,时任行政院副院长陈其迈还特别为此出来做卫教。事实上,巴比妥、BZD的尿液检测和新冠快筛一样,属于免疫法检测,速度快,但准确性不高,易有伪阳性。目前巴比妥、BZD的检测技术不成熟,幼童服用感冒药、消炎药也容易检出数值。

徐丞志表示,免疫快筛即便检出阳性,结果也不能随便公布,必须用质谱仪确认。国内有几位医界人士、政治人物拿着尿液初筛报告当法律证据,制造大量恐慌,这是不对的。初筛报告并无法证明幼童被灌毒,这违反了无罪推定原则。在美国,大医院使用免疫快筛很谨守规范,初筛阳性绝对不会拿出来讲,一定要用质谱仪做复验。

「大量用免疫法做普筛,会衍生出非常大的问题,造成很多地方『疑似吸毒』,出现大量恐慌,导致检调单位无法应付」。徐丞志认为,不可能有那么多孩子被喂毒,外界必须要好好了解不同的检测技术再判断。

台湾临床病理暨检验医学会理事长朱芳业表示,尿液毒物筛检,包括苯巴比妥、苯二氮平类,超过200奈克这个数值就是阳性,但也不见得一定有这药物,还要透过层析法第二次确认。

徐丞志则建议政府应先针对有疑虑的零星个案做复验,确认有阳性后,再考虑扩大筛检。另也应借此机会盘点国内检测量能有多少,有多少质谱仪可以做,同时也检视相关法规是否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