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把台积电整碗捧去?美媒自爆制造业陷入「死胡同」 揭2大致命伤
台积电赴美国亚利桑那州设厂遭遇不小挑战。(示意图/达志影像)
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厂从2024年递延至2025年量产,遇上装机时程延宕、工会抵制等问题不断,《华尔街日报》撰文分析,美国劳工真正的问题在于产能不够高,而且又不承认自己能力不足。
《华尔街日报》首席经济学评论员叶伟平撰文指出,美国制造业每小时产出的年成长率,远比台湾、南韩和大陆的竞争者低,使美国制造业公司和工人陷入了困境。联合汽车工会(UAW)近期罢工更凸显美国制造业的现状,他们要求提高工资及更好的福利,但薪酬最终与生产力挂钩,工人生产力不足,工资自然就无法提高。
报导指出,虽然美国前总统川普想透过关税、补贴和其他政府干预手段,对外国产品设限,并鼓励企业在美国设厂生产,现任拜登总统也采取同一策略,但美国始终无法复兴制造业。
报导示警,美国的制造业及工人早已陷入生产力不足的死胡同,除了低技术的劳力密集产品,很久以前就转移到海外,连最先进的电动车、电池、发电设备、半导体等,如今也几乎都来自国外。
重点在于,不管是川普政府或是拜登政府,都大大低估了亚洲制造业在成本、品质方面的进步,以及美国制造业的下滑程度。美国制造业从2009年以来每小时的生产量,平均每年仅成长0.2%,远比欧洲及绝大多数亚洲经济体低,尤其汽车制造业情况最糟糕,从2012年到去年,生产力下降了32%。
再以汽车制造业来说,美国生产每辆汽车的成本最高,大陆则是成本最低的国家。值得关注的是,劳动力带来的不仅是成本问题,熟练工人的短缺,以及对生产力、品质及企业文化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而且美国制造业问题远不止汽车业,飞机制造业也如是,像是波音公司由于生产问题,去年交付的飞机数量,远比欧洲空中巴士还低。
至于在半导体领域方面,虽然美国公司仍主导设计,但生产逐渐交给亚洲,英特尔(Intel)曾是美国唯一集设计与制造晶片于一身的大公司,但制造能力远落后台积电,最先进的晶片如今也并非在美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