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移植大腦晶片 第二樁手術完成
示意图。脑机介面装置的技术透过精准观察与判断脑部的讯号,并连接到其他数位装置,让民众能够意念控物。(Photo by Ars Electronica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湾醒报记者简嘉佑综合报导】
用脑就能控制物品移动?在瘫痪者的大脑植入晶片,协助他们用意念控制物品的企业「Neuralink」,如今成功替第二位患者动手术!该技术又被称为「脑机介面装置」(Brain-Computer Interface),首位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就曾分享,该技术让他能用意念控制滑鼠,提升生活品质。然而,该技术仍存在隐私保护不足与法规不足等隐忧。
「Neuralink」的脑机介面装置技术是透过在人类大脑植入晶片,让晶片能精准观察与判断脑部的讯号,民众就能透过意念就可以控制数位装置,协助瘫痪者提升生活机能,更有望帮盲人恢复光明。
第二例移植告捷
《卫报》报导,「Neuralink」创始人、同时也是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已证实,目前「Neuralink」已成功替第2位患者植入脑机介面装置,更强调「我不想说得太早,但第2次植入似乎进行得非常顺利」。今年更预计替另外8位患者进行植入手术。
脊随损伤患者阿尔博今年1月就接受了Neuralink晶片移植的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位受试者。他指出,「我可以像其他人一样控制电脑,这是我之前做不到的事。」
脑机介面技术也并非一家独大,北京清华大学就与宣武医院合作完成无线微创脑机介面临床植入试验,成功让四肢截肢的病例能通过脑部控制的方式,自主完成喝水的动作。
道德与隐私隐忧
然而,当企业将晶片深深植入民众的大脑当中,不免引发道德与隐私的隐忧。《富比士》报导,该脑机介面能搜集的数据相当敏感,甚至揭露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真实情绪等,一旦遭到滥用,恐怕有不堪设想的后果。
此外,万一这些脑机介面装置遭到骇客攻击,恐怕民众许多隐私资讯都遭到外泄,目前法规虽然有提供部分的隐私保护措施,但随着新兴科技的兴起,法律也需要有更严谨的规范。
【更多精采内容,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