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是東石蚵還是越南蚵? 水試所推1技術清楚辨識

水试所今举办记者会,公布「牡蛎多重元素检验方法」和「牡蛎物种之鉴别检验方法」等产地鉴识技术。记者胡瑞玲/摄影

我国近10年牡蛎(蚵)产量大幅下降,进口蚵数量则逐年增加,目前市面上约五分之一为越南蚵,然而越南蚵因与国产蚵外观相似,常发生便宜越南蚵混充高价台湾蚵的疑虑,也导致国产蚵滞销影响蚵农。农业部水试所今表示,已建置完成牡蛎产地鉴别技术,未来可区别国产蚵及进口蚵,待扩大推广后将研拟查验机制。

水试所今举办「『蚵』班出身,真正『蚝』」记者会,公布「牡蛎多重元素检验方法」和「牡蛎物种之鉴别检验方法」等产地鉴识技术,经卫福部食药署审议通过,3日公开为建议检验方法,以科学技术判别国产蚵及境外蚵。

根据水试所统计,国产牡蛎产量逐年下降,2019年产量为1万9473公吨、2020年1万9243公吨、2021年1万7954公吨,2022为1万6692公吨;总产值部分,2022年为38.9亿元。

进口量部分,2019年总计共1931公吨,其中越南牡蛎有201公吨;2020年进口2602公吨,越南牡蛎1356公吨,越南进口量与2019年相比增6.7倍;2021年总计3457公吨,越南牡蛎1786公吨,与2019年相比增8.9倍;2022年共5217公吨,越南牡蛎3023公吨,与2019年相比增15倍;今年1至9月进口量为4525公吨,越南牡蛎2404公吨,与2019年相比增加逾15倍。

嘉义区渔会推广部蚵农陈宏聪表示,越南蚵与国产蚵肉就连当地蚵农都难以辨识,但每台斤价差约30至40元,对盘商来说利润非常多,现在有技术鉴定及产地溯源,鼓励有更多蚵农张贴标章,让国产蚵有真正依据,也让消费者了解、确保购买到的产品来源。

水试所指出,牡蛎生长过程虽不会移动,但滤食海中营养成分,可食组织会累积生长及栖息环境中的各种元素,利用这样的特性可反应牡蛎产地来源环境,作为产地鉴别重要依据,过去1年透过检验595件(国产380件、境外215件)、1785笔特征元素分析资料库,辨识率已达97.3%。

但水试所坦言,目前仅能辨别国内、外产地的牡蛎,若要进一步区别台湾各区的牡蛎如东石蚵、布袋蚵等较为困难,因为牡蛎外海养殖范围较小,最多只能辨别是台湾本岛蚵或澎湖生产的蚵。

渔业署说明,为推动国产牡蛎产地溯源,积极辅导国产牡蛎业者导入水产品溯源制度,迄今已通过产销履历及水产品可溯源标章户数达702户,逾总牡蛎养殖户35%,另为强化国产牡蛎溯源标示,也辅导50户取得溯源牡蛎养殖户购置贴标机及束口机等设备,并鼓励于产品张贴标章,以及辅导剖牡蛎场域提升卫生保鲜设备及友善工作环境达到112户。

水试所补充,未来验证技术的运用会与渔业署、食药署讨论,预计先以具产销履历的业者为优先,再扩大至传统市场,盼能逐渐做出市场区隔,让国人能选择具有认证的国产牡蛎。

越南蚵与国产蚵肉眼难以分别,但每台斤价差高达30至40元。记者胡瑞玲/摄影

农业部水试所及渔业部推广产地溯源,鼓励蚵农张贴标章QR code作为国产品依据。记者胡瑞玲/摄影

水试所今举办记者会,公布「牡蛎多重元素检验方法」和「牡蛎物种之鉴别检验方法」等产地鉴识技术。记者胡瑞玲/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