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开放共享正引领处理器技术变革
来源:环球时报
对于信息技术发展,处理器芯片是基石之一。几十年来,处理器指令集均属于公司私有,直到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推出开放指令集架构RISC-V,首次提出“指令集应免费”的理念。任何公司、研究机构都可以在RISC-V架构上进行研发,该理念正在加速引领新一轮处理器芯片技术与产业的变革浪潮,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继X86、ARM之外处理器生态发展第三条路线,全球处理器生态发展迎来重大变革机遇。
近日,RISC-V国际基金会(RVI)的CEO 卡利斯塔·雷德蒙德撰文,阐述了RISC-V 对当前世界技术和创新的影响。RISC-V不需授权费,允许任何人基于该标准构建自己的解决方案,具备极大的设计灵活性,能支持广泛的生态系统。迄今为止,RISC-V已得到世界上超过70个国家、数以万计科研人员的支持,已有超过 130 亿颗 RISC-V IP核上市,成为史上最为开放繁荣并受到全球拥抱的处理器开放标准。
正如该文所述,“中国的工业界、研究界和学术界为 RISC-V 的整体成功作出了贡献,包括许多全球合作领域”。在RISC-V生态建设方面,包括社区研发、产品推广、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中国各界和世界各国同行积极投身其中,协同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8月,中国各界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RVEI工作委员会,简称“RVEI工委会”,旨在协同RVI以及世界各方,着力发挥中国在市场规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动RISC-V生态枝繁叶茂。
RISC-V作为一种处理器架构,属于计算机硬件范畴。当然,如果涉及处理器生态,尤其是涉及支撑RISC-V的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就需要大量开放源代码,这属于计算机软件范畴。
当前开放已成为时代潮流,即使是占有市场主流份额的X86和ARM两大处理器架构也在不断追随开放。例如ARM宣称自己是“开放授权模式”,英特尔也宣称“计划开放X86授权”。但由于这两种架构的知识产权都属于企业所有,其开放程度无法与RISC-V相比。
我们回顾一下开放原则在科技界的传播历史。约400年前,著名的《哲学汇刊》杂志提出了关键科学原则,包括:常规的技术和成果的分享,以让其他人可以基于其基础进行发展。这是开放科学的核心精神。鉴于开放原则能极大地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以及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这种精神在科技界得到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认同和支持。约40年前,软件界出现了基于开放原则的开源软件,并在随后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极大成功。例如“Linux”操作系统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开源项目。由于开源模式具有开放性、平民性、创新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使得开源软件在全球软件领域的比重已显著超过传统的闭源软件。
现在我们看到的开放标准RISC-V虽然是硬件,但它借鉴了开源软件的成功经验,采用了诸如“基金会”“社区”“许可证”等开源模式,使其具备高度的开放性,并迅速获得全球业界的认可。今天,任何一个熟悉并使用过开源软件的工程师都十分清楚,RISC-V处理器标准采用“BSD开源许可证”,这意味着架构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可以说,很多人之所以拥抱RISC-V,是相信RISC-V能像Linux在软件领域一样获得巨大成功。实践表明,RISC-V开放标准借鉴开源模式获得高度开放性是行之有效的,支持RISC-V开放标准和支持开源软件,在弘扬科学开放原则上是一致的。
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开发者愿意拥抱RISC-V开放标准。我们愿协同RVI和所有国际同行,秉承开放科学原则,实现合作共赢,为构建信息技术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RVEI工委会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