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如何,是否还存在问题?

各地区的各类农村金融机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实践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各种新型金融业态快速涌现出来,都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在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如何,还存在有怎样的问题呢?

一、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的供给要实现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的各个角落,包括偏远的山区、农村贫困地区,实现金融服务到达农村的“最后一公里”,这也是解决农村金融供给结构区域不平衡的有效措施。

对此,金融机构在各农村地区设立诸多网点,为有资金需求的人提供帮助;在一些地区设立电子机具等终端为当地农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伴随着金融行业逐步引入各种先进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各个金融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电子支付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电子支付让村民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支付和获得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设置了助农服务点、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等,开展相应的金融代理业务,帮助农户办理取款、贷款、转账、抵押、租赁等业务,服务点与服务站都能够以增设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的方式去扩大金融覆盖农村的范围。

二、支持农业产业化有成效

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龙头企业,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着力点。农业部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与证监会等诸多金融机构联合出手,共同颁发了《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动计划》。

在该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金融支持的合力,农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都纷纷发挥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作用,不断更新服务机制,联手印发《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给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千百工程”计划与“龙头企业·百亿百家”行动。这些都足以看出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的鼎力支持。同时,政府还制定了十个区域性涉农信贷的相关政策,开发了三十七个区域性的涉农信贷产品,不断地健全服务龙头企业的信贷产品体系。

此外,为了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拓展,我国的金融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联手,由国家财政部门出资共同创立基金,专门给各省市的家庭农户、专业大户以及农村合作社等诸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资金,结合相应的比例为这些经营主体设置授信额度,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减少贷款的风险隐患。

同时,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金融机构推行了产业链金融模式,龙头企业或农户和银行展开合作,或是龙头企业、合作社以及银行开展产业链合作模式。

三、开发特色贷款产品,扩大可抵押物范围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于新产业、新业态,比如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诸多产业,每个地区的金融机构都结合当地的改革发展进度,对各个产业的资源进行了整合与协调,引导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发展,并推出诸多具有特色的贷款产品与服务。比如,为了满足提高农家院整体环境的需求,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分行便有针对性地推行了农家院贷款产品。

为了让甘肃的马铃薯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甘肃省涉农金融机构也专门针对农户收购与加工产业推行了小额贷款产品。北京农商银行针对乡村旅游以及商户发展推出了“民俗旅游商户贷款”与“凤凰乡村游商户贷款”等贷款产品。重庆农村银行也同样做出了不少的创新,开发了农家乐经营贷款、美丽乡村住房贷款等产品。

针对农村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农村金融供给机构面对的最大的难题便是受贷主体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很多金融机构都在努力寻找可作为农村经营主体抵押物品,具体可分为五类:

一是针对抵押物少却有贷款需求的,生产、销售农机的企业、科技型农业企业,金融机构积极推出仓单、存货、不动产、商标权、专利权等权益抵押贷款。

二是支持涉农的商业项目,金融机构推出应收账款、经营收益权、订单、存货,还有大型水利设备、土地使用权等诸多抵押品,同时还有企业保证、农民联保,当经营主体在企业保证或农民联保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抵押物或质押物申请贷款时,可获取贷款资金。

三是可流转承包经营权的区域,抵押品完全可选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来获取贷款。四是在政府改革深入的地区,金融机构推出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等诸多抵押品来获取贷款。五是中小企业与农户,可选择多户联保与龙头企业担保等诸多方式去抵押获取贷款。

此外,还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比如,以乡镇企业排污的市场估价做抵押,中国民生银行为其提供了贷款。创新的抵押方式可给乡村振兴参与主体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增强了其融资能力。

四、发展农业保险、融资租赁业务。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农业保险额度大幅度增长,农业保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粮食作物亦或是畜禽产品、林业产品、渔业产品等农作物均可作为保险对象,甚至农房、农机具等诸多保险业务也逐渐得到了普及。

目前,全国农险承保270余种的农作物品种,几乎将全部的领域都覆盖了,尤其是渔业、农业、林业等各领域都已完善,现在开始朝着自然灾害、疫病风险等险种类型逐步扩大,甚至有产品质量风险保险、市场风险保险。

农业保险产品的持续创新、优化,让我国的农村产业发展有了充分的保障,产业振兴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比如,生猪价格保险试点,自原本在北京地区的试点,逐步推行到四川、重庆和湖南等区域;蔬菜价格保险也由上海推广到其他省份。同时,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加强涉农保险和涉农信贷的合作,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农业金融租赁是通过融物的方式去获取融资。目前,不少的金融机构都对农业金融租赁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中国农业银行针对农机推行了农机租赁业务,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湛江的甘蔗农机租赁,除此之外,还有茂名、梅州等地区的水稻农机租赁等。

不断创新与推广农业金融租赁,为农户、龙头企业的诸多涉农项目供应成套的租赁设施,打破农村深加工设备不足的局限,让我国农村产业在先进机器设备的支持下,顺利地转型到节能环保型农业、科技化农业、智能化农业,让我国的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地延伸和拓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五、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正发力。

农村金融的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也有较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从无到有,功能逐渐显现。金融机构经过金融债券的发行与上市等诸多手段去拓展乡村振兴的融资规模。

比如,中国农业银行主动和证券、保险、担保等机构合作,给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等16家机构合作,累计为300多家农业优质客户发行股票、完成上市,协助龙头企业获取私募投资资金。

同时,还为农业企业搭建债券绿色通道,让龙头企业顺利筹资资金。如由民生银行现代农业金融事业部发起成立的现代农业服务平台,给农业企业制定完善的“融资+融智”金融方案,让企业顺利地发行农业债券,升级其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

涉及农业的P2P网络借贷、网络小额贷款、股权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正在显现。一是P2P网络借贷规模扩大。目前P2P网络借贷内不少的农户与企业都是重点发展的农村加工、旅游行业。

二是网络小额贷款规模拓展较快,尤其是消费金融与供应链金融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给农业种植户与养殖户提供网络金融贷款,发展农业产业。

除此之外,京东金融和格莱珉银行联手,共同研发“京农贷”,凭借自身多年来的互联网渠道、供应链资源等,给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农产品收购和农资购买等信贷产品和服务。另外,还有众筹平台也主动对农业各产业进行拓展。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逐年改观,但与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诉求相比,农村金融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的问题:

一是农村金融供给结构存在区域不平衡;二是农业科技贷款增长缓慢;三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基础服务功能和支农作用有待加强;四是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担保机制建设严重滞后;六是农村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结语

从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看出,目前,亟须通过全面系统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来盘活农村资产,为农民增收、农村换貌、农业提质提供资金支持,为乡村振兴引来“金融活水”,不断提高乡村振兴金融供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