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会鼓励凤梨释迦废园转作 农民不领情

农粮署鼓励凤梨释迦农转作,最高每公顷补助10万元,台东果农认为转作并非解决之道。(蔡旻妤摄)

台东凤梨释迦销陆受阻,虽然中央及地方联手推销,销售量仍有限,农委会农粮署进一步鼓励凤梨释迦农转作,果树嫁接大目释迦每公顷补助5万元,若转作山竹、榴梿等每公顷则补助10万,但农民不领情,认为转作非解决之道。蓝营议员也痛批中央,应重视农民真正需求,而非一昧补助。

邮局人员忙着将一箱箱凤梨释迦搬上车,赶在春节前寄到消费者手中。台东邮局本周起每天都多了700多箱的凤梨释迦要外运,然而内销的速度仍赶不上产量,中央及地方政府近几个月估计卖出2、3000吨,仅占原本全年销往大陆的2成。

农委会农粮署公告,将凤梨释迦增列在辅导废园转作作物品项内,农粮署东区分署长徐𪸩妃指出,农民若废园转作新兴或无产销失衡的作物,如山竹、榴梿、红毛丹、咖啡等,每公顷可获10万元补助;已具生产能力果树嫁接国内市场偏好的大目种,隔年可继续生产,每公顷可获5万元补助。

「都花了数百万,不可能废园!」郑姓农民直呼,果园里仍有许多不具生产能力的小型释迦树,若要重新栽培,至少也得3年才能开始生产其他作物。

吴姓果农则怒批,农民真的很辛苦,做得半死才补助10万,投入成本至少500万,补助却不到2成!其他凤梨释迦农也纷纷表示难接受,就算转作其他作物,恐怕还是无法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台东县国民党籍议员陈铭风强调,一昧补助是没有意义的,应正视农民需求,若中央无法保证外销,至少应以保证价格收购凤梨释迦,而政策更应滚动式调正,「哪有说转作就转作的?」更何况,废园转作期间至少3年无法收成,叫农民如何生活;另从种释迦改种咖啡,也需要时间学习熟悉。

农粮署东区分署强调,农民若对转作技术有疑虑,将会透过农会或农改场举办相关栽培讲习,农友可分1年或3年执行废园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