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理】高考地理常考的主要农作物和水果分布,高考中的12种地膜,赶紧收藏!

最专业的

地理科普平台

最实时的地理热门话题

一、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区位

世界上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也称“工业原料作物”、“特用作物”、“工艺作物”,指主要供作工业原料的作物,按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淀粉作物、嗜好作物、饮料作物、橡胶作物、染料作物、药用作物、香料作物、芳香油作物等)的分布

二、农作物生长季节

油菜秋季种植,主要生长季节在冬季,春季收获。

棉花则是早春播种种植,秋季收获。南方也有秋冬季播种夏季收获的。

水稻在南方有单季,是初夏种植,秋季收获;双季则是春末种植夏季收获早稻,晚稻是夏季种植秋季收获。

由于棉花和油菜在南方要经过冬季,所以受雪灾的影响比较大。

辣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

黄瓜、苦瓜、丝瓜等瓜果类蔬菜及豆类都是短日照作物,正常收获时间是夏季;

白菜、葱、蒜等是长日照作物,一般秋季种植,春天收获。

任何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春提早,二是秋延后。

细分:

油菜:北方小油菜原产我国西部,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华北、内蒙古及长江流域各省(区)世界各地也广泛分布。

北方

春小油菜的生育期60—130天;

冬小油菜130—290天。油菜的阶段发育比较明显,冬性型油菜,春化阶段要求0—10℃,需经过15—30天;春性型介于春、冬型之间,对温度要求不甚明显。油菜为长日照植物,每天日照时数为 12—14小时,能满足日照要求,开花结实小增加日照,可以提前开花结实。反之,则延缓发育。

棉花:温度是决定播期的重要依据。一般在5厘米地温5天稳定通过14℃时,就是棉花的播种时期。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棉花适宜播种期是4月中旬。

南方的主要作物:

1、水稻:南方:早稻2—4月播种,中稻5—6月播种,晚稻7月播种,收获期分别为:7—8月,9-10月,11月;

2、玉米:播种期2—4月、7-9月,收获期6—8月、10-11月。

3、番茄:秋季:9-10月播种,收获期12-4月,11-12月播种,3—5月收获,3-4月播种,6-8月收获,5—6月播种,8—9月收获。

4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长江中下游是指从湖北宜昌市到上海入海口。

其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其次是小麦、玉米、红苕、甘蔗、芝麻、菜籽、碗豆、胡豆等。

五谷丰登,哪五谷?粟、豆 、麻、麦、稻

三、影响农业灾情重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因素的影响

(1)气象因素:我国大部地区属亚洲季风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季风和台风等因素影响,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之间变化也很大,这也是易形成水灾、易造成旱灾的原因之一。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若依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经太行山麓向西南延伸至青海、西藏的那曲、日喀则等地划—线,此线以北和以西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少雨地带约占国土面积的45%,气候干燥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此线以南和以东,虽然年平均降水总量不少,但受夏季风的影响,雨量集中。东南各省的多雨季节在不同地区分别为3—6月或4—7月,占年降水量的50——60%,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广大地区6—9月为雨季,4个月的总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0—80%,其他季节因雨少易于发生干旱。即使在雨季,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某—时段的少雨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也很大。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的干旱,俗称“卡脖旱”,即使历时不长,也能造成农作物大范围减产,甚至绝收。

再有,每年6——7月间我国江淮流域常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称为梅雨,它是大范围的降水过程。由于历年季风的强弱、进退的迟早和持续时间不同,影响江淮流域的“梅雨期”和“梅雨量”,梅雨期短、梅雨量少或出现“空梅”则形成干旱。

夏秋季的台风登陆位置、强度以及深入内地情况等,对干旱影响也很大,及时的台风雨能解除江南的伏旱,台风雨过少,会使旱情加重。

我国降水量年际之间差别出很大,丰水年降水量与少水年降水量比,一般南方可相差l.5—3倍,北方相差3—6倍,少雨年份易发生旱灾,有时连年的少雨,会造成连年;干旱。

(2)水上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是造成干旱缺水的原因,特别是北方土地多,水资源少以每亩耕地平均摊水资源量计,全国平均1800多立方米/亩,但黄河、淮河流域只有300多立方米/亩,辽河、海滦河流域更少,分别为200立方米/亩左右,不能满足农田用水的需要。 由于上述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干旱特点:秦岭、淮河以北春旱突出,俗称“十年九春旱”此时正是冬麦生长和早秋作物播种的关键时期,常需采取灌溉或其他抗旱措施,以保作物对水份的需要。这—地区有时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或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以冬春连旱为主;华南地区秋冬春常有旱情;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西部常有旱。特别是西北地区西部于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主要依靠山区融雪或上游来水.如果来水少或积雪薄以及气温偏低造成融雪量少,灌溉水不足,则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威胁。

2、人为因素的作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生活需求的增加,耕地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调整和产量的提高,使农业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趋紧张,干早问题更趋严重。例如以往种一季作物的不少地方,改为一年种两季,甚至于三季。尤其是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需水量相应增加。1949年全国平均每亩耕地粮食产量只86公斤,1984年亩产已达366公斤,若按每生产1斤粮食所需水量核算,现每亩耕地作物所需水量,比解放初期增加好几倍。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几十年,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还是有增无减的原因之—。另外,人们盲目地扩大其他方面的用水量,有的毁林开荒,破坏自然植被或陡坡垦植,造成水土流失,有的大量施用化肥,不愿用农家有机肥料,使土壤结构恶化、蓄水保墒能力衰退也加重旱灾的发生。

四.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花生:4——10月

甜菜:5——9月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南方:4——7月 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什么是农业地膜

地膜覆盖技术是人类在农业领域做出的突破性发明。20世纪50年代由日本科学家发明和应用,最早是用于草莓生产。1978年6月,时任农业部朱荣副部长去日本参观回国后,向有关单位介绍了日本地膜覆盖技术,并要求开展相关研究,以此开启了中国地膜覆盖技术研究和应用。

地膜覆盖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提高地温、抑制地表水分蒸发、抑草灭草、抑盐保苗、增加冠层下光照均匀程度和增加反射光,有效改善农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抗御不良环境,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热、水和养分,促进种子萌发出土、加速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延长有效生育期,从而获得早熟、高产、优质的良好效果。一般情况下,地膜覆盖能够使作物生育期平均地温提高3-6℃,增加地积温300℃左右,使0~20 cm 土壤含水量分别高2.6-3. 5个百分点,农田降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地膜覆盖是大棚生产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农事操作,在调节地温、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菜农都用好了地膜,地膜覆盖方法不合理,会对蔬菜的生长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影响到后期产量。

塑料地膜的作用

1.塑料地膜的积极作用

①提高土壤温度——有效积温增加,生育期相对延长,提高产量(不同颜色增温效果不同,无色地膜增温效果最好,银灰色基本不增温)

②保持土壤水分(保墒),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③维持土壤结构(地膜覆盖表面,保护表土,可以减轻风,水的侵蚀)

④保持土壤疏松(地膜覆盖会减少雨水拍击,防止土壤板结)

⑤改善光照条件(地膜以及膜下水珠反射阳光)

⑥防止病虫害

⑦提高土壤肥力。地膜覆盖以后,土壤中的氮肥以挥发形式的损失量大大减少,使得氮肥得以保持。地温升高,微生物活动随之增加,增加土壤有机物

⑧提高作物品质,达到早熟增收

⑨防旱抗涝

⑩抑制杂草(黑色地膜效果最好)

⑪抑盐保苗,防止土壤盐渍化

⑫使各种作物适作区向北推移,从而更有效利用国土资源

2.塑料地膜的消极作用

①塑料薄膜难降解,残留在土壤中造成了污染

②地膜覆盖虽然有保水的作用,但也阻碍了外界降水进入垄体。如果遇到了连续性降雨则造成严重的水渍,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坏,水分蒸发受阻

③影响土壤水分的渗透、含水量、透气性 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④阻碍水肥的运移

⑤残膜导致土壤板结

⑥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地膜在不同地区的主要功能

1. 在干旱缺水地区:以保水抗旱,提高低温为主

2. 在无霜期短的低温寒冷地方:以提高地温,延长有效生育区为主

3. 在多雨高温地区:以防涝和防止土壤养分淋溶流失为主

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

(不同作物选择不同的颜色,适当浓度的薄膜,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薄膜颜色越浓,透光率越低,作物的光合作用越差,而颜色越薄,选光性则越差)

黑色地膜

夏季高温时,主要用于降温和除草,还有蔬菜的软化栽培。黑色地膜几乎不透光,杂草不能发芽和进行光合作用,因而除草效果显著。在阳光照射下。黑色底膜本身增温快,温度高,传给土壤热量少,故用于降温。

乳白色地膜

抑制杂草为主,较好的解决透明地膜覆盖草害严重的问题

银灰色地膜

秋季用于驱蚜虫,防病毒,保墒,除草,增加地面反射光有利于果实着色。反光中带有红外线,对蚜虫有驱避作用,蚜虫是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可起到防病毒作用。透光率低,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银黑两面膜

夏秋季高温时,既可以驱蚜防毒,又可降温除草。银灰色面朝上,黑色贴地

黑白两面地膜

主要用于降温除草,且效果比黑色地膜更好。白色朝上,黑色面贴地,白面增加光反射,黑面阻止阳光透射。

绿色地膜

除草为主,增温为辅。对自然光透射有选择性,可抑制杂草叶绿素的形成,热辐射透射率不如乳白色地膜,比黑色更强,故以除草为主,增温为辅。可替代黑色地膜用于春季除草,对茄子、甜椒、草莓等作物也有促进地上部生长和改进品质的作用。但绿色地膜价格较贵,且易老化,使用期缩短,所以可在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上或设施栽培时用于地面覆盖。

无色透明地膜

广泛用于春季增温和蓄水保墒,此外,还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作用。

蓝色农膜

蓝色膜的主要特点是保温性能好,在弱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高于普通膜,在强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低于普通膜,保温性能良好。用于水稻育苗,苗壮、根多、成苗率高。用于蔬菜、花生和草莓等作物,能抑制十字花科蔬菜的黑斑病菌生长,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还可用于蔬菜、棉花、花生、草莓、马铃薯等作物覆盖栽培。

红色地膜

红色地膜比黑色地膜更能刺激作物生长,植物会利用更多的能量进行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红色地膜能透射红光,同时可阻挡其它不利于作物生长的色光透过,因此使作物生长旺盛。

实践证明,红色农膜能满足水稻、玉米、甜菜等对红光的需要,可使水稻秧苗生长旺盛,甜菜含糖量增加,胡萝卜长得大,韭菜叶宽肉厚、收获期提前。

其他种类的地膜

由于塑料地膜的不可降解性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处于对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地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 生物降解地膜:

生物降解地膜能够在自然环境下可以被微生物降解,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新型地膜。但生物降解地膜的高成本是制约其推广的主要因素。

2. 光降解地膜:

主要通过光照的照射降解作用使地膜破碎,通过控制光催化剂,在一年以内,能够有效控制地膜的降解时间,从而满足各种农作物对时间的要求,既保证农作物的生长,还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3. 渗水地膜:

渗水地膜现在主要运用在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区。渗水地膜能够让水分有效的下渗到土壤底部,有着渗水、保水、温湿度调节以及耐用性强等各种优点。相对于普通的地膜来说,渗水地膜能够充分的利用雨水,有效的提高雨水利用率。并且还能够提高土壤表层肥料的利用,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增强作物生长能力,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能够为半干旱地区有效节省水资源。

大棚覆膜的原理

为了改善农业生产,人们采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进行生产,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原理可以参照下图,其实就相当于地理教材上的大气受热过程图。

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可以大部分穿过透明的塑料和玻璃材质进入。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这样,温室就可以使得外界的太阳能量源源不断地进入室内,而室内的热量却很少散失出去,这样温度积累后也就起到大棚增温的作用。

对点训练

全覆膜大小垄沟播种技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融为一体,促进了农业的稳产和高产。该技术可分为秋覆膜和顶凌覆膜两种。下图为全覆膜大小垄沟播种技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全覆膜大小垄沟播种技术,主要是改造了农作物生长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2.顶凌覆膜是于早春土壤表土层解冻15 cm,日均气温5 ℃以上时整地起垄覆膜,可有效解决旱作区春旱问题。以下年降雨量地区适合顶凌覆膜的是(  )

A.50~250 mm B.250~450 mm

C.450~650 mm D.650~850 mm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下沉式温室大棚是温室内地面下沉一定深度的一种大棚。下图为某地一处下沉式温室大棚的景观设施。据此完成3~5题。

3.棚顶主要采用玻璃材质能够(  )

A.增强太阳辐射 B.减轻棚顶重量

C.提高光利用率 D.加速积雪融化

4.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两边为砾石沟,反映了大棚内(  )

A.热量条件差 B.土壤含水量大

C.昼夜温差小 D.土壤透气性差

5.该大棚设施在我国使用过程中,主要缺点是(  )

A.光照不足 B.热量易散失

C.水源不足 D.土壤肥力低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红枣大体分为两大产区,一是西北地区(新疆、甘肃等),二是中东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有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的红枣种植面积已达到2 900万亩,在盛果期全国13亿的总人口每人每年要平均分吃到35公斤的红枣,约占人均主食用量的七分之一。新疆红枣的种植面积600万亩,产量是17万吨,主要以干枣销售为主,2018年产量增加40%,约24万吨。但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红枣加工的企业却只有20多家,加工能力顶多在10%~20%,出现了严重的红枣滞销现象。

材料二 图1为新疆某地枣树下银灰色薄膜覆盖图;图2为该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1)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思考枣树底下用银灰色薄膜覆盖的作用。

(2)结合材料分析新疆红枣2018年出现大规模滞销的原因。

(3)分析新疆销往国内外的红枣以干枣为主的原因。

答案:1.C 2.B 第1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全覆膜大小垄沟播种技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融为一体,说明全覆膜抑制了蒸发,收集了雨水,改造了农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故C项正确。地膜覆盖对光照影响小,故A项错误。播种农作物在膜外,热量条件变化不大,故B项错误。该技术与土壤无关,故D项错误。第2题,顶凌覆膜是于早春起垄覆膜,解决的是旱作区春旱问题,因此其适应地区是降水量较少,并且有春旱的种植区。年降水量在50~250 mm的地区属于干旱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年降水量在450 mm以上的地区,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没有必要进行覆膜。因此年降水量在250~450 mm的地区是最适合顶凌覆膜的区域,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3.C 4.B 5.A 第3题,相比其他材料,玻璃材质更透明,透光性好,更有利于光线射入。由于光线射入之后,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却难以透射出去,从而提高了光利用率,故选C;玻璃材料只是有利于光线射入,但无法增强太阳辐射,A错误;玻璃材质的棚顶较重,并不能减轻棚顶重量,故排除B项;影响积雪融化的因素主要是温度,玻璃材质并未改变温度,故不能加速积雪融化,排除D项。第4题,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主要目的是增大孔隙,加强水分下渗,两边砾石沟方便排水,所以反映出大棚内土壤含水量大,故选B。砂石的比热容较小,白天增温快,但夜晚降温也快,故排除A项;砂石会增大昼夜温差,故排除C项;如果要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则应该把砂石掺入表土中,但图中所示砂石铺在表土之下,故不是为了解决土壤透气性差的问题,故排除D项。第5题,该大棚设施采用下沉式,主要目的是保温保肥,建设成本比普通大棚高,因此主要在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地区使用,由于作物种植区沉降于地面之下,加之我国北方在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因此会造成采光不足,故选A。大棚可以阻止棚内热量与棚外冷空气发生交换,起到保温作用,排除B项;水源主要指河湖水、地下水等,由上面分析可知该地土壤含水量较大,故排除C项;土壤的肥力指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该大棚设施的使用可减轻土壤的侵蚀,提高土壤肥力,故排除D项。

6.解析:第(1)题,从保温、保湿、增大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从新疆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市场信息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储存、运输、就业、加工成本等方面分析。

答案:(1)保温、增加地温、保湿、压杂草、保肥、防旱抑盐、增加昼夜温差、增加树冠内侧的光照。

(2)种植的盲目性,种植面积过大,产量过大;远离市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产品加工能力不足;红枣人均消耗量有限,红枣市场饱和;受到中东部红枣价格的冲击和影响;政府引导不够,农民对市场信息把握度较差。

(3)鲜枣不易保存,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本地市场狭小,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干枣附加值高,可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西北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自然晾干制作成本低。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更多备考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搜索地理关键词

顺手点击文末四连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