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禁用中国棉花,遭罪的却是乌克兰,时隔70年重启棉花种植业

日前,乌克兰农业部公布了一则看似非常不起眼的消息——2024年乌克兰首季棉花的收割工作已接近尾声,当地棉农共收获了110公斤棉籽。

▲乌克兰首批棉花试验田日前迎来收获季(配图为棉田资料图)

不少读者可能会感到纳闷儿,乌克兰收割点儿棉花都值得大书特书了?您别急,我们一点一点展开讲。

这次乌克兰收棉花也能被全球媒体盯上的主要原因是这事儿与当前乌克兰面临的弹药短缺问题息息相关。

咱们长话短说,炮弹需要火药助推才能发射出去,而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是硝化纤维素,也就是俗称的硝化棉,目前全球主要的硝化棉产地在中国,原料主要是新疆棉。

2021年新疆棉事件爆发,欧盟和美国以莫须有的借口诋毁并禁止进口新疆棉,受此影响欧盟自然而然也就不再从中国进口采用新疆棉为原料制造的硝化棉。

▲硝化棉(资料图)

这事儿放在平时其实也不算啥事儿,欧洲国家每年的弹药消耗量并不大,而且不少欧洲企业还在风声来临之前囤了一些从中国进口的硝化棉。

但是好巧不巧,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乌克兰弹药需求量激增,刚开始欧洲国家还能把库存弹药当清库存给乌克兰输送,但没想到俄乌冲突这一时半会儿根本没有要停的意思,目前已经打成了消耗战,然后打着打着欧盟发现自己造不出炮弹了。

原因也很简单,欧盟禁止进口中国硝化棉之后,制造火药的原料供应渠道和断了没什么区别——中国硝化棉占到了欧盟硝化棉进口的七成以上。

其实硝化棉倒也不是只有中国出口,其他国家也能出口,比如哥伦比亚、印度、泰国、印尼等国,中国产硝化棉的主要优势在于价格、产能以及物流。

在禁止进口中国硝化棉之后,欧盟也尝试过在欧盟范围内自己生产硝化棉。然后欧盟很快发现这事儿根本不可行——整个欧盟范围内都没有成熟的硝化棉产业链,原料、生产、运输、储存环节几乎都是空白,而且考虑到俄乌冲突的不确定性,欧洲企业也都不愿意去从头开始建设一条完整的硝化棉产业链。

解铃还须系铃人,那要不乌克兰你们自己种棉花制造硝化棉吧。

好嘛,这乌克兰听了头可比欧盟还大——乌克兰甚至已经70多年没有种过棉花了。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头乌克兰棉农收点儿棉花都要惊动乌克兰农业部那一幕。

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乌克兰大部都不适宜棉花生长,所以历史上乌克兰也仅仅在1920年代末备战期间短暂种植过一段时间棉花,产地主要分布在赫尔松和克里米亚一带,主要供给苏联军工产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苏联军工业对棉花原料的需求大幅下降,而乌克兰的棉花产能又远远低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因此战后乌克兰的棉花产业也就基本消失了。到20世纪中叶,乌克兰已经不再规模化种植棉花。

▲由于缺乏火药原料硝化棉,法国炮弹产能严重受限

时隔70多年之后,乌克兰再次因为战争被迫重新种起了棉花。

今年是乌克兰重启棉花种植的第一个年头,试验田面积不大,棉籽产量也只有110公斤。不过在今年试验成功之后,乌克兰农业部计划到明年将棉花种植面积增加到30000公顷。

但是生产火药原料这事儿可不只是种种棉花就完事儿了,还得一条完整产业链才能把硝化棉的产能提上去,而目前乌克兰在硝化棉产业链这块儿还是白纸一张。

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其实还是俄乌冲突的持续时间。

从目前的乌克兰的硝化棉产业链进度来看,最短也需要2年时间才能建成满足欧洲军工企业火药原料需求的配套产业,但是两年之后乌克兰还能不能和俄罗斯在战场上掰手腕现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结果就是,乌克兰种棉花这事儿到最后很难是一个市场化的结果,很多企业在完全看不到乌克兰棉花产业未来的情况下都不愿意自发去投入生产,乌克兰农业部目前的计划是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来刺激棉农和棉企种植棉花。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乌克兰棉农要去哪里种那么多棉花?

乌克兰南部的赫尔松和敖德萨是目前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赫尔松的乌克兰本土试验棉田前两年在俄乌冲突中被俄罗斯集中销毁,敖德萨可以种棉花但同样面临被俄罗斯轰炸的风险,这还只是种棉花阶段的风险。

后续如果乌克兰在境内建立硝化棉工厂,被俄罗斯发现那问题可就简单化了——硝化棉本来就是易燃易爆物,来一发FAB-3000整个工厂都得上天。

那么问题来了,乌克兰这棉花种还是不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