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选举、美国大选 恐成中欧关系「不稳定」因素

美国总统拜登(左)2024年底将与前总统川普(右)再次决战,竞选美国总统大位(资料照/美联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5日抵达法国,展开国事访问。 (摘自新华网)

中欧关系寻求更紧密发展之际,今年欧洲议会选举与美国大学结果却可能成为中欧关系「不稳定因素」。大陆国关学者分析,倘若川普「卷土重来」很可能加深欧洲对美国的疑虑,更加强调独立自主,寻求与中国更多合作。而虽然极右力量在上升,但预料6月欧洲议会选举,应不至于对中欧关造成太多冲击。

澎湃新闻报导,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简军波认为,6月欧洲议会选举将可能改变议会党团构成,极右翼成员会增多,这会改变欧洲议会的意识形态力量分配。此外,欧盟委员会和理事会也会在年内随之进行改选。欧洲议会作为欧盟内民主直选机构,中方应从底线思维出发,做好一个更加对华不友好的欧洲议会产生可能性。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国际关系室主任赵晨称,就目前民调来看,欧洲议会选举中的极右力量在上升,但这不会冲击到「中左+中右」传统建制派占主流的整体格局,这或会使欧洲的决策变得更复杂,但对于中欧关系不会产生太大的决定性冲击。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建议,从稳定双边关系的角度出发,中欧应当在政治变化发生前进一步提升战略和政治互信,并且通过机制化、法治化的方式将共识稳固下来。同时,透过务实合作呈现出更多顺应民意、惠及民生的成果,让稳固和发展中欧关系成为超越欧方党派利益的社会共识。

谈及美国大选,简军波分析,如果美国新当选总统采取对欧不利政策,欧盟可能会寻求和中国更多合作以抵销(hedging)美国对欧洲的不利影响。不过,在美国对欧压力达到欧洲无法承受情况下,欧洲会追随美国采取与之类似的对华政策。这意味着,欧盟在相对宽松的跨大西洋关系或美国对欧政策严重不利情况下,会继续维持对华相对友好。

崔洪建提醒,11月的美国大选结果不仅可能改变拜登政府时期的美欧关系,还有可能和欧洲内部民粹和极右翼势力上升形成共振,挑战欧洲主流政治的价值观和政策底线。当前欧洲舆论已经倾向于将美国共和党内的反建制派定义为「孤立主义」,如果后者上台执政,无疑将加深欧洲对美国盟友的疑虑,转而寻求更可靠的伙伴关系。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称,年底的美国大选以及川普「回归」的可能性,让欧洲人有所顾忌,这也是欧方希望与中国至少维持关系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美国大选对中欧之间的合作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而中方也应借助此次大选的契机积极做好欧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