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立功!警、消合作无间 从死神手上抢回一命
「公共场所自动体外心脏电击去颤器」,俗称PAD,现在相当普及。(示意图/shutterstock)
去年10月24日,凌晨0时18分,119接获民众报案于信义区永吉路目击家人搬货时突然倒地,119执勤员立即派遣救护车出勤,并于电话辨识出患者心肺停止,立刻指导家属执行CPR胸部按压,同时搜寻最近的「公共场所自动体外心脏电击去颤器」(俗称PAD、public access defibrillation)位于五分埔派出所,联系警员将所内的PAD送至现场,而消防局救护人员也火速抵达现场接手执行高级心脏救命术,进行2次电击后,患者现场即恢复呼吸心跳,接续施作12导程心电图发现疑似心肌梗塞状况,立即通报医院准备急救。患者于医院接受医治后,已康复出院且可自主健康管理。
为感谢五分埔派出所警员吴惠婷及蔡孟璋积极协助将PAD送至急救现场之义举,消防局莫怀祖局长于113年1月9日消防局局务会议上颁发感谢状公开表扬。
消防局特地颁奖给当时第一时间使用PAD的警员。(翻摄画面)
消防局特地颁奖给当时第一时间使用PAD的警员。(翻摄画面)
根据台北市统计资料,突发呼吸心跳停止的病患,有接受旁观者CPR的存活率是没有旁观者CPR的2倍,且平均每10件突发性心脏停止个案中,约有1件是可电击心率(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心室频脉),若能在目击当事人倒下1分钟内进行电击除颤,约90%可成功痊愈,而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约下降7~10%,若目击者(旁观者)有给予CPR时,存活率降幅趋缓,每分钟约下降3~4%。
为掌握机先,抢救生命,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积极与消防局配合,把握救护车抵达现场前的空窗时间,同步出发协助将PAD送至急救现场,尽可能为心肺功能停止患者提供执行早期电击介入之机会,紧密串联生命之链,共同争取更多抢救成功之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