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猫”事件迎来反转:如何避免汹涌流量成为伤人“利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钟雨欣 北京报道
备受关注的“胖猫”事件迎来“反转”。根据重庆警方19日晚发布的通报,“胖猫”与谭某存在真实恋爱关系,谭某未实施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恋爱为名骗取“胖猫”财物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犯罪。
此外,“胖猫”姐姐刘某曝光谭某个人信息、选择性截取聊天记录、购买流量炒热度等行为,导致谭某被网民攻击辱骂,网络出现多起威胁谭某人身安全的言论,严重影响谭某正常生活,并造成网络空间秩序混乱。调查过程中,刘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并认错,警方将根据进一步的调查情况依法作出处理。
目前,刘某多平台账号已被封禁。受访专家指出,将热点事件利用虚构、炮制的方式传播耸人听闻的信息,是典型的违法违规行为。平台应加强对热搜、热榜等高曝光区的管控力度,将这些关键节点作为网暴治理抓手,及时进行干预。
曝光隐私、代写文案、购买流量 涨粉近300万
根据警情通报,可以梳理出几大关键点。
1. “胖猫”与谭某的交往情况:双方以真实身份交往两年多,互见亲友。谭某未实施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恋爱为名骗取“胖猫”财物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犯罪。
2. “胖猫”与谭某的经济往来情况:“胖猫”向谭某转账317次共计79.9万余元,谭某向“胖猫”及其亲属转账179次共计46.3万余元。在跳江前,谭某明确表示拒绝“胖猫”的转账。同时,经调解,近日刘某父母与谭某已达成和解,谭某全额退还了与“胖猫”恋爱期间经济往来的差额。
3. 舆论方面:“胖猫”的姐姐刘某通过社交媒体账号多次发布“胖猫”与谭某私聊记录、转账截图等个人隐私信息,显示谭某“是捞女+骗子”,还联系多人代写文案、讨论如何博取网民同情,表示“就是要让谭某被网暴”。同时,刘某在平台购买流量扩散传播提升热度,一个月内涨粉290余万。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所谓的“捞女”现象在近段时间的互联网上出现较多,有些会存在通过所谓婚姻关系获取巨额利润与钱财的情况。而此次事件中,“胖猫”姐姐正是通过刺激网民的同理心,引起一定共鸣,达到获取流量的效果。
“蹭热点博取关注,将热点事件利用虚构、炮制的方式传播耸人听闻的信息,是一个典型的违法违规行为。”朱巍提到,对于刻意炮制虚假信息的行为,其民事责任主要涵盖名誉、商誉和隐私权的侵害。如果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如诽谤罪和寻衅滋事罪等。而对于非虚构但通过歪曲、断章取义等来操控社会舆论的行为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性质与捏造虚假信息相似。
“胖猫”姐姐刘某曾通过在平台购买流量来增加曝光度,而“胖猫”跳江事件发生后,相关话题登上多个平台的热搜、热榜,舆论发酵不断,热搜、热榜也成为了滋生网暴的土壤。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指出,现在许多平台都推出了流量助推工具,主要用于商业推广的场景。如果要求平台对所有购买流量助推工具的内容都进行全面的审核评估,工作量会非常大,对平台而言,成本负担可能比较重,实践起来不太现实。
刘晓春建议平台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热搜、热榜属于高曝光区,平台应加强管控力度,将这些关键节点作为治理抓手,进行常态化的流量监测,及时进行干预。同时,平台应进一步畅通网暴受害方投诉、举证的渠道,并限制对相关争议事件的进一步传播,如在有证据的情况下降低推荐、采取管控措施等,避免网暴规模扩大,对受害方造成更广的负面影响。
多位网民被警方查处 真相比流量更重要
警情通报称,“胖猫”去世后,引发网民关注热议。个别网民为蹭流量、博眼球,编造谣言、寻衅滋事,各地警方依法开展查处。
网友杨某在网上发布谭某电话号码和支付宝账号截图,煽动网民向谭某支付宝转账附留言辱骂,对谭某进行人身攻击,警方依法立案,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网民贺某在网上扬言接到“悬赏令”,称“要杀谭某全家,包括关系好的朋友”,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网民潘某、薛某在网上发布谭某身份证信息图片、手机号、邮寄地址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民熊某、邱某合谋以曝光谭某老家位置为炒点,打探谭某老家并拍摄视频发布;网民杨某为博人眼球,捏造自己与谭某交往谣言上传网络;网民许某冒充谭某开设微博账号,发布不实帖文。上述违法人员均已被当地警方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此外,网传“4月11日跳江身亡者不是‘胖猫’”“谭某被人殴打”“一自称谭某的女子第一次露脸道歉”等均系个别网民歪曲事实、捏造散布的网络谣言,属地警方正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在后真相时代,‘真相反转’事件频发。普通网民应保持更为理性审慎的态度,避免仅凭个人臆想或道听途说就随意发布信息。”朱巍补充,对于那些频繁发布虚假信息或侵犯他人权益的自媒体或个人,应给予更为严厉的处罚,以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