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观点|响应联合国小型谷物年 中山大学携部落共同「返谷」

品观点|响应联合国小型谷物年 中山大学携部落共同「返谷」(图/品观点提供)

响应2023联合国国际小型谷物年(2023 International Year of Millets, IYM 2023),国立中山大学研究团队与重视台湾原民小米文化的人士,一同举行「返谷,为世界开门」活动,返回原乡于屏东县雾台乡旧好茶部落为鲁凯好茶小米生态系统修复努力。

为了保存及推广鲁凯小米种源及复耕,计划团队三度带鲁凯好茶小米种源,回到屏东县雾台乡旧好茶部落耕种。(国立中山大学提供)

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助理教授刘世慧与教授杨远波指出,粟即小米,是台湾原乡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部落文化发展的核心。该研究团队执行农委会林务局委托的「大武山山林生态智慧调查-以粟作文化生态系统为例」计划,研究调查屏东及台东之鲁凯、排湾、卑南等族之粟作农业系统生物多样性,纪录及盘点粟作文化传统山林生态知识,并积极于原生小米种源之采集保存、分类研究及推广。这项计划与联合国国际小型谷物年,呼吁小型谷物之保存与推广小型谷物以应因全球环境变迁的精神不谋而合。

其中,为了保存及推广鲁凯小米种源及复耕,计划团队三度带鲁凯好茶小米种源,回到屏东县雾台乡旧好茶部落(即古茶布安)耕种。刘世慧指出,好茶部落不仅留下了丰富的鲁凯族文化,保有目前全台原住民小米品系最高的多样性,在部落历经多次迁村后返回旧好茶整地、播种,有其特殊文化历史意义。

研究专员林志忠、欧家荥代表计划团队,和长荣百合国小师生、深活共构、好茶社区发展协会、种子野台、与礼纳里众多重视小米及小米文化的原民朋友与人士共同举办「返谷,为世界开门(Let’s millet: opening the door for the world)」活动。一行人于2022年12月31日出发走到古茶布安,在部落林间告别2022,迎接2023年1月1日元旦的朝阳,并在象征新年起始的第一天,带领长荣百合国小的学生进行采收、整地、播种,在小米种源的原生地进行传承与粟作生态系统修复。

欧家荥表示,在迎宾过程中,小朋友以歌唱古调作为部落耆老迎宾的回礼,当小朋友开始歌唱没多久,耆老便跟着一起哼唱,这画面跨越了世代,让很不同的彼此有了同样的频率,令人动容。他笑说,「我想是古调更能深深引起耆老的共鸣,一起唱出这块土地以前也常响起的歌声。」当返乡族人围着圆圈跳舞庆祝小米采集,部落耆老更感叹,「睽违66年,庆丰收的景象终于再现于旧好茶。」

这次重返古茶布安,参与成员均属自主与志愿,并无任何官方或民间资助计划,不只交通、饮食需要自理,更要事先取得部落居民的同意和引导,尊重部落文化。

刘世慧强调,该活动强调旧好茶实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地,进行一场因应联合国国际小型谷物年,并为台湾原民小米文化与生态修复的工作,「这是一个开始,是一个延续」,希望借此让世界认识台湾小米文化及生态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