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王船化為公共藝術 南州人手做幸福王船暖送老車站

屏东南州车站天花板挂满110艘「幸福王船」,王船上绘制莲雾花、苦瓜、香蕉、水煎包、王船等南州生活意象,延续王船为南州带来的向心力。记者陈宛茜/摄影

屏东「迎王船」祭典在今日凌晨的「南州烧王船」仪式中画下句点。然而当游客来到屏东南州车站,擡头一看,天花板挂满「幸福王船」,王船上绘制莲雾花、苦瓜、香蕉、水煎包、王船等南州生活意象,延续王船为南州带来的向心力。宗教的王船凡人无法参与建造,然而南州车站的「幸福王船」,却是由来自南州14村落的300名乡亲学子携手打造,将民俗祭典化为公共艺术,是一次充满创意的尝试。

「屏东烧王船」如今已成台湾人尽皆知的祭典。屏东烧王船 (屏东迎王文化祭典)有三个地点,包括小琉球三隆宫、东港东隆宫与南州乡溪州代天府。三年一科的南州迎王祭典是南州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仪式,祭典期间,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摆上「十菜碗」与祭改用的替身纸人,却没有机会参加王船的建造。台湾好基金会、联发科技教育基金会、南州乡公所发起的「南州‧幸福王船」共创计划,邀请永续设计师韩世国担任设计统筹,引导乡亲动手打造自己的王船,在船身印上属于南州的记忆符号。

「幸福王船」设计建造时间约三个半月。韩世国表示,台湾好基金会根据进驻南州8年的经验,先搜集南州70个本土IP,包括菜市场的水煎包、迎王船的代天府、庙里「风调雨顺」的牌匾、苦瓜、莲雾花与香蕉等,再跟染织工艺师林洁怡合作,将这些IP透过乡亲的双手绢印、「放」进每家每户专属的「幸福王船」,并写上祝福字句,打造属于自己的南州日常幸福回忆。

「南州‧幸福王船」共创计划走进南州3所国小、1所国中、车站、农场、农会、市场、公司与社区关怀据点,举办20场绢印工作坊,带领孩子和乡亲用自己的双手绢印出南州的幸福意象,组成110艘承载幸福回忆的幸福王船。打响南州苦瓜苗名号的黄盛增,其所亲手打造的「幸福王船」便绢印上苦瓜。

而整个建造过程以永续为考量,韩世国设计结构简洁、操作方便的简易版王船,船身由宝特瓶回收布料做成,展览完毕还可由各家户收藏。他表示,希望此一共创计划「设计的成份降到最低,在地的成份提到最高」,让「幸福王船」成为在地人情感的连结。

今年是南州车站一甲子。早年因制糖产业高度仰赖铁路运输,南州车站是南州人出入门户,也是少数仍保留70年代建筑风格的火车站,预计年底改建。在告别一个时代前,南州乡亲一起打造公共艺术版的「幸福王船」送走旧车站,既为南州祈福,也为台湾祈福。

台湾好基金会董事长柯文昌表示,如何把南州的美呈现出来,是台湾好过去8年不断思考的课题。三年一科的迎王祭是南州重要的祭典,台湾好希望透过永续设计、艺术创作,引领300多位乡亲运用自己的双手,呈现南州的特色;也透过共创的过程,把自己对故乡的感情凝聚起来。「地方祭典只是一个开始。」他形容这是一次实验,南州有「各种无法想像的空间」与「各种无法想像的条件」,希望大家一起摸索,希望让南州的美「让台湾惊艳、让世界惊艳」。

屏东南州车站天花板挂满110艘「幸福王船」,王船上绘制莲雾花、苦瓜、香蕉、水煎包、王船等南州生活意象,延续王船为南州带来的向心力。记者陈宛茜/摄影

台湾好基金会根据进驻南州8年的经验,搜集南州70个本土IP,包括菜市场的水煎包、迎王船的代天府、庙里「风调雨顺」的牌匾、苦瓜、莲雾花与香蕉等。记者陈宛茜/摄影

打响南州苦瓜苗名号的黄盛增,亲手打造的「幸福王船」便绢印上苦瓜。记者陈宛茜/摄影

台湾好基金会、联发科技教育基金会、南州乡公所发起的「南州‧幸福王船」共创计划,邀请永续设计师韩世国担任设计统筹,引导乡亲动手打造自己的王船,并在船身印上属于南州的记忆符号。记者陈宛茜/摄影

三年一科的南州迎王祭典是南州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仪式。记者陈宛茜/摄影

三年一科的南州迎王祭典是南州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仪式,祭典期间,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摆上「十菜碗」与祭改用的替身纸人。记者陈宛茜/摄影

三年一科的南州迎王祭典是南州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仪式。记者陈宛茜/摄影

三年一科的南州迎王祭典是南州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仪式。记者陈宛茜/摄影

今年是南州车站一甲子。早年因制糖产业高度仰赖铁路运输,南州车站是南州人出入门户,也是少数仍保留70年代建筑风格的火车站,预计年底改建。记者陈宛茜/摄影

台湾好基金会、联发科技教育基金会、南州乡公所发起的「南州‧幸福王船」共创计划,邀请永续设计师韩世国担任设计统筹,引导乡亲动手打造自己的王船,并在船身印上属于南州的记忆符号。记者陈宛茜/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