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建设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

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助力农业中关村建设暨首都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进入收官阶段。近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速农业中关村建设——千名大学生集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在平谷举行,来自京内外62所高校的千余名大学生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自己的社会实践画上圆满的句号。活动现场,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表示,平谷区将打造大学生在京创新创业的“第一站”,建设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打造从教育到创业的直通车。

千名大学生深入田间走访调查

自7月4日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来自京内外62所高校的1193名大学生深入物流新马坊、峪口创新工场、食品营养谷、美丽的梨树沟、村播学院等地,通过走访调查、田间劳作、直播助农等方式,形成了1部舞台剧、2场汇演、3场千人村课、50余项校地合作意向项目、200余份报告、千部短视频、万场直播,为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

来自北京工商大学酿酒工程系的学生王硕利用自己所学专业调制了大桃果酒,“当地原本也有几款大桃酒,我尝了之后觉得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王硕调查发现,当地的大桃酒以半干型和干型为主,口感中缺少大桃本身的鲜美。为了找到最适合酿造大桃酒的原料,王硕跑遍了大华山镇的各个桃园,仔细收集了每款大桃的指数后分别进行酿造试验,最后选定了以黄油桃作为原料来酿酒。“黄油桃本身很甜,而且糖度转化效率很高,酿出的酒口感和香气都非常浓郁,酒的颜色清澈透明,非常漂亮。”在此基础上,大华山镇与北京工商大学共建了高酒精度桃酒及桃味啤酒酿造项目,延长了大桃的产业链。

课题制管理精准匹配需求

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活动,类似桃酒酿造项目这样的合作成果,高校与平谷区各实践单位形成了50余个。

为了让大学生的实践更有针对性,活动采用了课题制管理方式,精准匹配乡镇需求,确保每个专业院校团队都能有效对接基层的实际需求,引导大学生们选准小切口,解决真问题。比如,在山东庄镇,中国戏曲学院实践团队就依托专业特长,录制红歌、创作红剧、拍摄红色故事纪录片,打造了艺术红谷、研学红谷、生态红谷;在马昌营镇,北京化工大学以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助力攻坚镇域“水、土、气”治理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千名大学生还化身“乡村主播”,为平谷大桃代言,为大桃品牌建设和销售工作扩了流量,提了销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平谷大桃早桃品种,通过电商渠道销量占到总销量45.4%,较去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科技小院实现乡镇全覆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狄涛表示,这对平谷建设一流农业中关村,打造具有全国引领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狄涛介绍,今后,平谷区将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优良的创新生态,加快建设一流农业中关村的步伐。平谷区将打造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国家队”,推动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在平谷区落地转化,打通农业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还将打造大学生在京创新创业的“第一站”,建设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打造从教育到创业的直通车,为同学们搭建15000平方米,可容纳700人同时办公的创业空间,为大家提供创业服务、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的一站式优质服务。为农业科技人才扎根创业提供平台,打通从学校到创新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平谷区还将打造产教融合的“试验田”和人才聚集的“新高地”,加速布局科技小院,实现全部乡镇全覆盖,推动以教育助力产业发展,形成集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示范推广、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

文/本报记者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