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蠹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分析

苹果蠹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分析

刘玉华等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属鳞翅目,为卷蛾科小卷蛾亚科小卷蛾属害虫。苹果蠹蛾原产于欧洲大陆,陆续在全世界 70 多个国家发生,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和抗逆性,是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苹果蠹蛾于 20 世纪 50 年代入侵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20 世纪 80 年代传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随后呈快速扩散趋势,目前分布于我国 9 个省市。苹果蠹蛾是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害虫之一,2010 年 1 月 7 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列为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限制苹果进口最主要的检疫性贸易壁垒之一。苹果蠹蛾对我国苹果产业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保障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需加强对苹果蠹蛾的监测和防控,尽可能地减少苹果蠹蛾对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和渤海湾两大苹果主产区的为害。本文对苹果蠹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特点进行概述,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苹果蠹蛾的形态特征

1.1 成虫的形态特征

苹果蠹蛾成虫体长约 8 mm,翅展宽度 15 ~22 mm,身体灰褐色,并带有紫色光泽。苹果蠹蛾雌虫和雄虫在基本颜色上略有区别,雌虫颜色略深,为深褐色,雄虫颜色稍浅,为浅褐色;前翅臀角处有深褐色椭圆形大斑,其中有 3 条青铜色条纹和 4 ~ 5 条褐色横纹;翅基部外缘突出,略呈三角形,有较深的波状纹;雄蛾前翅腹面中室后缘有 1 个黑褐色条纹,雌蛾无此特征;雌虫有 4 根翅缰,雄虫仅 1 根翅缰 。

1.2 卵的形态特征

苹果蠹蛾卵长 1.1~1.2 mm,宽 0.9~1.0 mm,呈扁平的椭圆形,卵的中间部分略突出,初产的卵颜色较浅似蜡粒,呈半透明状,后期逐渐变为黄红色,虫卵表面有很细的皱纹。

1.3 幼虫的形态特征

苹果蠹蛾初龄幼虫呈黄白色,发育成熟后体长 14 ~ 18 mm,头部呈黄褐色,身体红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浅,前胸盾呈淡黄色,有褐色斑点,臀板上有淡褐色斑点;幼虫前胸气门群 3 毛位于同一毛片上,腹足趾钩 19 ~ 23 个,单序缺环;臀足趾钩 14 ~ 18 个,单序新月形 。

1.4 蛹的形态特征

苹果蠹蛾蛹为黄褐色,长 7 ~10 mm;第 2 ~7 腹节各生有前后两排刺,前排较粗大,后排较细小;第 8 ~ 10 腹节仅生 1 排刺;肛门两侧各有 2 根臀棘,末端有 6 根臀棘,共 10 根臀棘。

2 发生规律和习性

2.1 发生规律

苹果蠹蛾广泛分布在世界南半球和北半球,对各种气候适应能力强,抗旱耐寒性强,在高纬度地区可以安全越冬。苹果蠹蛾的生长发育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温度、湿度、降雨量对苹果蠹蛾的发生均有一定影响,随着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苹果蠹蛾的诱捕量增大,随着温度降低、湿度升高,苹果蠹蛾的诱集数量减少 。温度对苹果蠹蛾生长发育的影响见表 1。

表 1 温度对苹果蠹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地区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略有不同。我国北部地区苹果蠹蛾一年多以 2 代为主,部分地区发生 3 代,新疆南疆地区一年发生 3 代,在新疆北疆地区可发生2个完整世代和部分第3代 。

苹果蠹蛾在甘肃省一年发生 2 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在辽宁省一年发生 2 代 ,在天津地区一年也发生 2 个世代。苹果蠹蛾以 4 ~ 5 龄的老熟幼虫越冬,一般在开裂的树皮下、树枝裂缝、树干孔洞等缝隙处吐丝做茧,3 月末日平均气温升至 9 ℃以上时,越冬代幼虫开始化蛹,4 月中旬开始羽化,能够诱集到少量苹果蠹蛾成虫,4月末出现羽化盛期。苹果蠹蛾 1 代幼虫为害盛期为 5 月中下旬至 6 月初,6 月下旬至 7 月中下旬出现第二次羽化盛期,数量比第一次羽化高峰期明显减少,到 9 月中旬基本诱集不到成虫。

2.2 习 性

苹果蠹蛾成虫具有趋光性,在黄昏至清晨交尾、产卵,卵散产,喜欢在背风向阳处产卵。雌虫产卵数量少者 1 粒,多者超过 100 粒,平均产卵数量为 30 多粒。卵多产于树冠上层,叶面上卵的数量多于枝条和果实。初孵幼虫遇到叶片咬食叶肉,遇到果实后蛀入果实内部,食果肉和种子,幼虫可转果为害。一头幼虫可连续蛀蚀为害多个果实,从蛀果到脱果的时间一般在 1 个月左右。幼虫老熟后脱果,爬到树干裂缝处、地上隐蔽物或土缝中结茧化蛹,或在果内、包装物及储藏室等处作茧化蛹。部分幼虫有滞育习性,脱果越晚滞育幼虫越多。

3 为害情况

苹果蠹蛾寄主为蔷薇科的仁果和核果类,主要有苹果、沙果、梨、海棠、胡桃、石榴、李、山楂、桃、杏等 。苹果蠹蛾幼虫钻蛀果实,蛀食种子,蛀食期为 3 d 左右。其幼虫从果实胴部和萼洼处蛀入,先在果皮下蛀成小室或串食果肉,后蛀食种子,使果肉变成豆沙状,可转果为害,导致果实提前脱落、腐烂。经幼虫蛀食后,蛀孔外部一般会排出褐色虫粪,堆积在果实表面,或者虫粪形成丝状串挂在果实外,幼虫虫害严重时会造成大量落果,导致果品品质下降,失去经济价值,甚至会造成毁灭性危害,即便使用大量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产量也会损失20% ~ 30% ,直接影响果农收入。如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果品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4 防控措施

4.1 检疫措施

苹果蠹蛾快速扩散蔓延的趋势已严重威胁我国环渤海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优势产区,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植物检疫机构要高度重视苹果蠹蛾的检疫和监测防控,切实发挥苹果蠹蛾防控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风险防控意识。

4.1.1 加强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 疫情发生区域内未经检疫的水果及相关植物产品禁止调出,防止虫蛀果调出或上市流通,阻截疫情扩散蔓延;禁止残次果、虫落果等高风险果实向外运输,如确需运输要做好严格的检疫措施;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播物体(包括运输工具和包装物等)开展追踪调查,防止疫情传出和再传入;加强对水果市场、集散地或农户窖藏果的检查,将周边所有废弃果实集中进行深埋处理。疫情未发生区域要加强植物检疫证书的查验,必要时可对疫区调入的水果进行复检,如发现疫情要依法进行处理。

4.1.2 切实加强疫情监测 植物检疫机构要建立完善的苹果蠹蛾监测网络,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开展监测,特别是水果批发市场、果汁加工厂等重点区域要加强监测。在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果园开展调查,及时掌握虫害传播扩散及发生动态。苹果蠹蛾成虫监测时间一般为每年 4—10月,以悬挂苹果蠹蛾专用性信息素诱捕器为主要方式,到果实收获结束为止。幼虫监测时间为每年 7—8 月,以人工剖果和绑缚麻袋片为主要方式。

4.2 综合防治措施

4.2.1 农业防治 应及时清除虫蛀果及地面落果,清除地面残枝落叶。虫蛀果及落果的收集处理需分 2 次进行,第 1 次在果实采摘前,结合果园摘除套袋,并摘除苹果树上的虫蛀果、收集地面掉落的虫蛀果;第 2 次在果实采摘结束后,对果园内的落果进行集中处理,将虫蛀果和落果就地深埋。在冬季果树休眠期及早春果树发芽前,可通过刮除果树主干和主枝上粗皮和老翘皮的方法,消灭隐藏其中的越冬幼虫。加强果园管理,保持果园清洁,将果园中堆放的杂物、废弃物、杂草灌木等一切可能为苹果蠹蛾幼虫提供越冬场所的材料及时进行清理,集中烧毁或深埋,清除幼虫过冬场所。

4.2.2 化学防治 应根据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期,并综合考虑不同农药的持效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搭配使用,可避免苹果蠹蛾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在春季果树萌芽前,使用毒死蜱、石硫合剂等对全树喷雾,连续喷施 1 ~ 2 次,以杀灭越冬幼虫。幼虫为害高峰期前,一般于每年 5 月和7 月进行 2 轮集中防治,喷施 5% 高效氯氟氰菊酯 1 500 倍液或 3.2% 甲维 • 氯氰 800 ~ 1 000 倍液,连续喷施 2 次(轮),喷药间隔期为 12 d 左右。加强对房前屋后、弃管果园等防控死角和盲区的防治,还可用 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 8 000 IU·mg -1 苏云金芽孢杆菌 1 000 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并且对环境友好,正常施药后不产生药害。

4.2.3 人工防治 在苹果蠹蛾越冬代成虫的产卵盛期前进行果实套袋,将袋口扎紧,可有效阻止苹果蠹蛾幼虫蛀果为害 。在苹果蠹蛾幼虫脱果期,在果树主干距地面 50 cm 处,用宽 10 ~15 cm的深色布条或深色麻袋片等绑缚,也可采用在果树主干上涂抹粘虫胶诱杀苹果蠹蛾幼虫。对疫情发生比较严重(平均蛀果率大于 30%)或者品种老化、果品品质差、管理松懈的果园,可采取砍伐果树或高接换优等措施,改善果园生态条件,阻断苹果蠹蛾的生长发育。

4.2.4 物理防治 苹果蠹蛾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可通过悬挂频振式杀虫灯的方法进行诱杀 。一般可在果园呈棋盘式或闭环式设置杀虫灯,每 2 hm 2放置 1 盏即可,放置时间为 4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杀虫灯的安放位置以高出果树树冠为宜,并安排专人每 2 ~ 3 d 清理 1 次杀虫袋和灯丝上的虫体,进行深埋处理。

4.2.5 生物防治 (1)迷向法防治。利用苹果蠹蛾成虫在交配时会释放信息素寻找配偶的生物学特征,采用人工释放高浓度信息素进行干扰,误导雄虫难以找到雌虫,从而起到推迟苹果蠹蛾成虫交配产卵或无法进行交配产卵和繁衍后代的作用,以大幅度减少虫口密度,达到防虫的目的。春季越冬代成虫羽化后,可在果树树冠中上部、阴面通风处悬挂迷向丝,利用高浓度性诱剂的迷向作用,阻断成虫交配。如果果园虫口密度较高,可先采用化学防治压低虫口基数,再使用迷向技术进行防治,可提高迷向技术的防治效果。

(2)性诱剂防治。对苹果蠹蛾零星发生且危害程度较轻的区域,可直接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性成虫,诱捕器可按照 3 ~ 5 套·667 m -2 进行设置,即每间隔 12 ~ 15 m 悬挂 1套,悬挂高度距地面 1.5 ~ 1.8 m。

(3)天敌防治。采取人工引进天敌或者保护果园内苹果蠹蛾的天敌繁殖,以增加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如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利用赤眼蜂寄生苹果蠹蛾的卵,达到控制并减少苹果蠹蛾数量的目的。

苹果蠹蛾作为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我国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对外贸易,甚至对果园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应根据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和特点,集成示范农业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防控措施,落实绿色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防控技术,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扑灭”为原则,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确保我国果园生产生态安全。另一方面,各级植物检疫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苹果蠹蛾的危害和防控技术,提高果农对苹果蠹蛾疫情危害的认识,营造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