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企业过多爽?可拿中小企业租税优惠、又可端走劳基法弹性

台湾劳工过劳情况可说是举世闻名。(图/记者李毓康摄) 文/林昱均以《21世纪资本论》一书在全球带动风潮的法国经济学家皮凯提2年前来台就指出,对比于台湾GDP,台湾的薪资低到不成比例,他笑说:「我不晓得这些GDP到哪去了?但我确定它肯定去了某些地方。」这个答案,或许是在台湾的企业老板口袋中。

中小企业死要钱 向立委陈情要降税

财政部为解决内外资差距与国内大量人头公司炒股情况,因此提出税改草案研拟将企业的营利事业所得税税调高为20%、但未分配保留盈余税则从10%减半为5%。不过绿营在野党各立委纷纷提出多达50种税改版本,其中有不少蓝绿立委疑似图利中小企业,不断强调税改应让中小企业营利事业所得税率维持17%、不能调涨为20%,否则台湾竞争力会下降,国民党团的税改版本中也有增列其条文

然而,中小企业税改后只会更爽,而且未来独资合伙企业不课营所税,而是直接并入个人综所税课征,还会因此多出27万家不用缴营利事业所得税的企业,实在令人难以理解,都这么爽了,这些企业到底是在叫什么?

不少蓝绿立委强调中小企业营利事业所得税应维持17%、给企业主优惠,财政部早就对此回应,中小企业不仅可享研究发展支出投资抵减,还有员工加薪薪资费用加成减除等最多30%的租税优惠,因此不采纳蓝绿立委方案。

现行的财政部中小企业租税优惠专区显示,目前台湾中小企业享有研究发展支出投资抵减、增雇员工薪资费用加成减除、所有权之智慧财产权作价入股缓课所得税、员工加薪薪资费用加成减除等4大优惠,最多可享增加的支出费用乘以30%做为抵税额

换句话说,只要是依法办理公司或商业登记,并合于中小企业认定单年营业额小于新台币1亿元、经常雇用员工数小于100人就可享优惠,而制造业、营造业、矿业及土石采取业的中小企业定义则为实收资本额小于8千万元、经常雇用员工数小于200人,就可以享有增聘员工、雇用年轻员工等租税优惠。

依照财政部资料显示,现在符合「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定义的中小企业约有138万家,其中属于独资合伙的中小企业,约有78万家左右,但其中有51 万家、约37%的中小企业免开统一发票,意即37%中小企业原本就不用缴营所税,未来也不用缴;另外27万家为需开立统一发票的独资合伙企业,税改后可免缴营所税,仅须并入综所税计算。▲许多刚毕业的新鲜人一踏入职场却面临恶雇主,被以人头名义申请完租税优惠后就被资遣。(图/达志示意图

给企业优惠,只会让劳工被雇主践踏

不过目前企业界出现一种乱象,就是企业主首先大量雇用大学毕业新鲜人或低于24岁以下的年轻员工,接着营运2-3年后待其超龄24岁后再以财务吃紧为由大量裁员,恐怕其贪图的就是中小企业租税优惠,因为条文中特别注明增聘24岁以下员工可享再加成50%的租税优惠,若再加上原本财政部会给予中小企业「符合租税优惠」的额外支出费用给予30%的抵税额度,光是年轻员工薪资部分就可达45%的抵税方式

不少雇主用低薪雇用大量年轻人,再以中小企业租税优惠条文做申请,拿到大量租税优惠与便宜的劳动力后,满足该企业季节性需求、或是等到这些年轻人已超过24岁、不再享有加成50%优惠后就裁员,多为2-3年为一循环。

若是让中小企业营所税更低,践踏劳工、年轻人情况只会更普遍,当部分企业主可以合法用增聘低薪新鲜人租税优惠与低税率时,从过去经验看来其任何租税优惠只会壮大其资本,劳资双赢这件事根本不存在,世界上本来就只有劳资平衡与资方全赢2种情况。

现在企业已独大、劳基法松绑后岂不是飞上天

中小企业现在就已坐拥租税优惠,但对他们而言,更棒的「政策牛肉」是劳动基准修正草案。

只要劳基法修正草案三读通过后,依照其条文,未来雇主只要通过工会或是劳资会议后,不仅可要求员工连续上班12天(报备后14天内劳工只休第1天与第14天),还可要求员工换班时间仅8小时(例如凌晨12点回家、隔天8点上班),以及可要求员工每3个月内加班138小时。而原先周末加班方式也从做1进4、做5进8改为核实计算。

根据劳动部统计,全台湾只有7%的公司有工会,换言之,在剩下9成3企业中,所有不合理的加班、换班,都得透过劳资会议做决定。但请各位读者给我翻译翻译,什么他妈的叫劳资会议、什么他妈的叫惊喜?

劳资会议就是你得跟老板面对面谈判,你还未拿到的薪水、特休假、补休、加班费、在业界的名声,全部掌握在老板的手上,然后讨论你这周末到底要不要休假、还是继续上班。

试问,到底谁能跟老板平起平坐、对等谈判?难道劳动部长可以跟总统有相等权力、还可要求在劳动部前面放拒马、还能入住官邸吗?如果这不是恶法,那什么才是?

在中小企业享受这么多租税优惠、等同于财政部定义的税制支出,换言之就是人民的血汗纳税钱,却同时在践踏劳工权益、恶意资遣年轻人,现在的蔡英文政府却还试图让全台劳工过劳加班,这样的台湾,难怪GDP只会跑进老板的口袋、从不会变成你我的薪水!▼台湾的GDP成长建立在劳工过劳的情况上,但其经济利益却从不会到劳工户头,只会到老板口袋中。(图/记者李毓康摄)●作者林昱均,现任《ETtoday新闻云》财经中心记者。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