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尖端制造“诅咒”,钛合金我国终于实现自产?湖南国企立功了

得益于这两家湖南国企的突破,国产大飞机C919又少了一项“卡脖子”技术。

此前,湖南金天钛金与涟源钢铁成功制备出宽度2040毫米、卷重10.7吨的超宽幅钛带卷。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改写了全球钛合金产业格局,终结了我国高端钛合金依赖从美国进口的历史,更为国产大飞机C919钛合金钢板的自给自足,提供了可能。

那么,宽幅钛带卷究竟有何优势,为什么说破解了钛轧制难题,我国钛合金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产”?

一、国产钛工业:起步虽早,大而不精

1948年,美国杜邦公司合成世界首块海绵钛,标志着钛工业的诞生。1954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便着手钛合金的技术攻关。

就起步时间而言,中国钛工业发展并不落后于西方国家。然而可惜的是,在后续长达60年的时间里,中国钛合金产业都处于一种“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

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根据适用环境的不同,相继开发出数十种钛合金。期间,由美国阿勒格尼(ATI)推出的高强度钛合金,成功将钛合金耐热温度从400度提高到650度。反观国内方面,直到80年代初,仍停留于海绵钛产能不足的困境中。

要知道,军工、航空用钛占到钛材总消费量的80%以上,国产钛合金行业的落后,不仅直接拖累了中国尖端制造业的前进步伐,乃至军工企业的发展。

在经历了长达40年的“降成本、提产能”后,21世纪初,我国钛合金工业终于在产能、工艺方面,基本抹平了中外差距。但在一项钛制造工艺上,却依然落后于俄罗斯、美国、日本等钛工业老牌强国。

这项工艺便是钛带卷轧制工艺。

二、为什么国产钛合金总跟不上国际步伐

所谓钛带卷,是以高品质海绵钛为原材料,通过带卷加工方式生产的钛合金板材。就产业衔接关系来看,钛带卷是由钛金属向成品钛合金过渡的中间环节。而当前中外钛合金的产业差距,集中体现在钛带卷的轧制加工环节。

那么,为何一直以来国内的钛轧制技术跟不上外企步伐呢?2个原因。

1、钛金属的特殊性

钛金属之所以胜任如此多的应用场合,原因在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在强度上,钛合金分别是镁、铝合金的1.6倍和1.3倍;热导率方面,钛的热导系数仅为铝的7.2%;因此,由于钛的亲氧特性和低热导系数,钛金属又具备极强的抗腐蚀特性。

然而在钛轧制环节,以上优点全部变成了缺点。

由于金属强度极高,钛轧制对加工环境的温度、力度、湿度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即便是零点几度的温度偏差,都会导致钛带卷出现断裂。为深究一道裂纹产生的原因,技术团队可能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数年时间。

2、外企“路障式”技术垄断

在技术垄断方面,以Timet、RTI、VSMPO-AVISMA为代表的海外巨头,采取了相当“聪明”的专利布局思路。以美国最大的钛轧制企业Timet为例,该企业的钛技术专利申报,有意采用了“路障式”策略。

Timet在中国布局的专利数量,仅占其技术专利海外申报量的8%,但集中分布于产业链中游。其各个专利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但每一份专利,都精准锁定在合金材料成分配比、加工成本控制等环节的技术突破节点,导致后来企业在距离研发成功的“临门一脚”才发现,眼前横着一道Timet早已设好的专利路障。

三、金天钛金:历时14年,攻破行业难题

钛金属的天然特性,和外企的技术堵截,更凸显了湖南金天钛金与涟源钢铁,打破宽幅钛轧制难题的不易。

在过去14年的技术攻关中,金天钛金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发展,经历无数次枚举式工艺探索,成功跳过外企专利壁垒,相继打破欧美企业在宽幅热轧钛带卷、冷轧钛带卷和钛焊管领域的加工技术垄断,此次探索成功的2040毫米超宽幅钛带卷,更将国内钛轧制宽幅极限扩增一倍,一举将国产钛带卷技术带入国际先进行列。

四、结语

时至今日,钛带卷已广泛用于军用飞机、民航客机、潜艇、核电站等高新技术领域。

由金天钛金开发的精密钛带,相继参与我国“深海爬游机器人”、“华龙一号”核电设备等多个国家级建设项目,并成功胜任抵御海水侵蚀的关键使命。

而更令人欣喜的是,金天钛金的技术团队成员几乎全部由80后、90后青年才俊组成。

国家未来高端制造业,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