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珍法官“亚古都!”

“走,今天是周二,我们去工地转转。”刚结束一场线上调解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人民法院泽当中心人民法庭庭长普珍对团队成员说。

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普珍主导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和普法宣传机制”,约定每周二只要不全天开庭就到辖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普法宣传工作。

车子刚行驶到门中村,就看到两三名村民正情绪激动地向村党支部书记反映问题。普珍便前去询问,得知该村20余名村民在工程完工后,还未领到劳务工资、机械费等近14万元。这笔款项落实到每个村民身上,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对西藏的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是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

尽管这起欠薪纠纷尚未起诉到法院,但普珍心想“既然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就不能不管”,于是她立即前往乃东区住建局、发改委等单位了解该工程的发包方、承包方、工地负责人等基本信息,通过添加微信、电话沟通、现场找人等方式,分别与工地的总承包方、劳务分包方、工地现场负责人、村民进行沟通,并约定第二天统一前往人民法庭进行调解。

为维护调解现场秩序,普珍启用了“一庭两所”联动机制,第一时间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就共同开展调解工作进行沟通。

调解当天,如普珍所料,20余人聚在调解室,你一言我一语,村民们情绪激动,表示:“活已经干完了,就要马上付钱!”劳务承包方则表示:“活是干完了,但还没有验收,我没有钱支付……”“请大家别吵了,大家今天来到人民法庭是解决问题的,请大家相信法院、相信法庭。”普珍的话让在场人员立即安静下来。

“现在请双方各自说明事实,首先请村民们……”普珍认真耐心地听取双方意见,运用汉语和藏语进行充分沟通,适时向双方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向欠薪方分析利害关系、以案释法,阐明相关法律规定。

经过近10个小时的调解,最终促使双方换位思考,消除对立情绪,劳务承包方白某与村民们冷静对账结算并达成了协议,白某当场支付欠款138000元,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谢谢法官,辛苦你们了,这么多人的欠款,一天时间就拿到了钱,真心感谢你们!”村民们纷纷向普珍竖起大拇指,并连连说道:“亚古都”!(藏语意为“棒棒的”)

“我们提前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总比让问题矛盾扩大、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要强!”普珍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