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年輕人說身體不適… 我必讓座

最近「博爱座」争议引发暴力事件,民意论坛重磅快评戏称博爱座宛如「搏斗座」。卫福部打算修改「身心障碍者保护法」,增列「有其他实际需要者」可坐。但让座本就是反映社会风气与个人修养,抽象的法律条文恐治丝益棼,难道身体不舒服时要随身携带诊断书?

北一女老师曾批评国文课纲是「无耻课纲」,也有人要把礼义廉耻逐出校园,若是富而好礼的社会,哪需要博爱座?更哪会发生冲突?

尊重长者、体谅弱势不就是文明国家该有的表征?没有博爱座,年富力强的青年照样会让座。年长者或身体不适者,只要礼貌地表示需要座位,相信多数人愿意帮忙。会起冲突,主要是「态度」问题。长者倚老卖老、颐指气使、惹人反感,而拥座位者或许工作疲累、上司指责、政治对立各种情绪影响,有了同样买票为何要让座的情绪,互相激荡下就起冲突。

让不让坐既主要看个人修养,为此而大打出手,是否社会暴戾之气太过?而这是否又与社会严重对立有关?国会改革,反对人士竟大喇喇挂出要枪毙某些立委看板,如此严重脱序甚至违法的行为,却没看到官员表态。「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即使细如牛毛,能规范谁该坐博爱座?孕妇最优先、残障次之、年长最后?若同样是孕妇,难道还要比怀胎周数?

初老时,我望着空空的博爱座并不好意思坐下;年岁更长后,即使博爱座已满也多有人让座。期待某天当我坐在博爱座上时,年轻人能不怯于向我说:「阿伯,对不起,我身体不舒服,可以让坐吗?」 我一定欣然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