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绩创坛陆奇:“元宇宙”仍处于发展早期,但会是未来的新机会

11月28日,在奇绩创坛2021年秋季路演日上,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陆奇公布了以下这组数据:今年的秋季创业营收到了4226份申请,比上届增长22%,最终有53家创业公司获得录取,录取率为1.25%。其中,与“元宇宙”相关的公司便达到5家,并在主题分布图中被特意标注出来。

“奇绩创坛基于YC(Y Combinator)迭代了15年的筛选体系,核心看创始人的抱负、胸怀和长期的专注。”陆奇表示,“用这样的方法,那些充满潜力的赛道和‘信号’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比如这一届的申请中,‘元宇宙’就成为了一个相对明显的信号。”

“元宇宙”确实特别火热。Facebook改名为Meta,并将投入大量金钱在“元宇宙”上;国内互联网大厂纷纷谈论“元宇宙”,并注册与“元宇宙”相关的商标;与“元宇宙”概念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也在疯狂波动。在奇绩创坛今年6月举办的春季路演日上,已被录取的33家创业公司还不见“元宇宙”的痕迹,而不到半年时间便已开始扎堆出现。

但在陆奇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奇绩创坛要去寻找做“元宇宙”的项目,而是整个筛选过程中,自然会反映出非常优秀的“元宇宙”项目。在他的理解中,从技术的本质上来讲,“元宇宙”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数字化体验容器,“它是一种新的载体,背后是一个模型,能够提供存在式体验,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新机会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陆奇判断,“元宇宙”目前还处于早期,未来的产业还需要很长时间来发展,商业化方面会有很多创造价值的机会和不确定性。但只要是一个非常强的创业团队,创始人有强大的驱动力和前瞻性,动手能力非常强,又紧跟着看得见的需求走,那就有机会通过努力不断地走到未来。

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陆奇介绍了奇绩创坛成立两年以来的成绩。在两年时间里,奇绩创坛累计收到14000多份申请,投资了140多家初创公司,以技术驱动型为主。投资领域包括机器人、合成生物学、碳中和、航空航天、脑机接口、自动驾驶、光通信、量子计算、元宇宙等超过20多个技术领域,校友覆盖亚洲、欧洲、美洲等全球主流市场。

14000多份的申请,但是最终却只录取了140多家创业公司,奇绩创业营的录取率低得可怕。事实上,当创业者申请奇绩创业营时,不需要准备商业计划书,只需回答与创业相关的30+个问题,就有机会获得奇绩创坛的投资和加速。

当衡量一个创业团队是否是奇绩创坛要的人时,陆奇会从五个维度去判断。第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在所在赛道比别人多看一到两步;第二,必须是行动导向,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强,因为创业是个过程,尤其是在早期,每个星期都要解决不同的问题;第三,价值和需求导向,创业者需要快速迭代,朝着需求走;第四,沟通能力,不管是融资,还是找人,甚至寻求战略合作,都需要沟通。第五,持久内在驱动力,如果驱动力是名利,虽然可以但是不够好,真正能够走得很远的创业者,内心还是需要有一个梦想。

资料显示,奇绩创业营的核心模式是“先投资,再加速”,100%投资每一个录取的创业项目,然后整个合伙人团队全身心投入近3个月时间,通过每周一对一合伙人会议,像联合创始人一样,与创始团队一起高强度、高密度地协作,帮助每个项目加速产品与市场的匹配,提升融资能力。

事实上,路演日的核心主要是帮录取的创业公司拿到融资。奇绩创坛合伙人毛圣博表示,奇绩创坛的路演日相当于把市场上比较主流的活跃基金都聚焦到一个地方,那么创业者可以一下子对接到大量的投资人,就能够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去专注于自身业务,从而为客户创造价值。

数据显示,2020年的奇绩创业营企业中,82%在路演日后成功完成了下一轮融资,后续投资人包括红杉、高瓴、IDG、DCM、五源资本等投资机构。

这无疑是一个亮眼的成绩,不过陆奇却认为,虽然奇绩创坛的质量在增长,创业者也相当认可他们的服务,但自己的风格是永远不满意,“我经常讲一句话,你对自己满意,那你基本上完蛋了。我们永远有做得更好的地方,永远有更多的机会要去探索。”陆奇说。

奇绩创坛的愿景是建立最大的早期创业者社区,因为社区在技术驱动创新的早期创业生态中的价值最大,同时能够真正意义上在多个维度及不同时间点有效地帮助好每一个创业者。在发展过程中,奇绩创坛最关注创业者对他们的满意度,会用NPS(净推荐值)来衡量被录取的创业者对他们提供的产品是否满意。陆奇表示,“我们每次做活动都会有问卷,虽然目前的NPS成绩相当不错,但我们永远不能满意。”

虽然科技领域的投资趋于白热化,不少投资机构的投资阶段也在向更早期延伸,但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时,陆奇却表示奇绩创坛不跟任何人竞争,“我们是做社区,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投资机构,只不过商业化的方法是使用了投资的形式,每一个投资机构、研究机构、信任的企业,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