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署预报升级 地震、台风、溪水暴涨预警提早

气象署今年试办「台风警报期间沿海地区风力预报」,提供更多细致的风力资讯给各县市政府制定停班课等相关决策之参考。(本报资料照)

因应气候变迁,交通部中央气象署近年积极研发先进的气象科技,提升气象测报作业效能。气象署的溪水暴涨预警机制今年全面上线,并新增「暴风圈最早抵达时间预估」,以及强化地震预警系统。

立法院交通委员会18日邀请气象署进行业务报告,气象署表示,近年已全面升级气象雷达效能,并陆续新建完成防灾降雨雷达,提升暴雨监测能力。2021年虎豹潭溺水事件后,进一步精进整合密集的雨量监测、雷达即时预警技术、游憩水域集水区资讯,针对暴雨导致溪水暴涨之高风险区域,透过细胞广播发送「溪流预报及山区暴雨之溪水暴涨警示」的手机警讯。

气象署2022年先与双北市政府合作,于台北市双溪、新北市大豹溪与虎豹潭3处试办溪水暴涨预警,去年再扩大到10县市共19个溪流区,有效提前预警。该业务今年全面上线作业,并依各县市需求新增溪流点位,并以多元管道提醒活动民众,期能减少水域事故的发生。

气象署强化台风分析预警,运用人工智慧资料科学技术开发台风预报指引,建置高效的台风预报系统,维持与美日等专职台风预报作业中心相当的预报水准。2024年台风季起,开始提供「暴风圈最早抵达时间预估资讯」,另试办「台风警报期间沿海地区风力预报」,提供更多细致的风力资讯给各县市政府制定停班课等相关决策之参考。

气象署建置都会区地震预警系统,针对都会区建置专属客制化地震预警系统,对于中大规模的浅层地震,即时提供强震警报讯息,地震警报发布时间由地震后10秒缩短至7秒左右,地震预警盲区缩小至25公里左右。目前已完成台北、新北、桃园及台南4个大都会区域,今年与明年分别将精进高雄与台中都会区的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