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腰襦裙:汉服理论标准器的逐年衰退 | 汉服溯源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本来想写马面裙的汉服篇,但发现得先讲汉服襦裙。因为主要搭配马面裙的明制袄裙,并非从汉服运动一开始就加入在汉服款式库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引入(质疑)-争夺(考据)-流行(推广)-爆款(制霸)的过程。

所以,我们先聊聊被认为上下五千年独一份的汉服襦裙。

1

汉服襦裙的独特地位

由于戏曲、仕女画等影响,很长时间里古装剧的服饰风格被分为清代服饰和其他古装服饰(相关内容详见《》),也就是除了清代背景故事会使用特定的服饰设计,其他朝代的戏服可以通用,尤其是女装,甚至可以通用到清代平民女性。而这类服装就被汉服圈称作襦裙。

(越剧)

(京剧)

(古装剧)

这里也有也有沈从文、高春明等古代服饰学者失误的原因,将存在于宋明清仕女图里的形象作为了考据蓝本。综合影响之下,不论是古装剧还是早期的汉服爱好者在很长时间里都认为上衣下裙的“襦裙”是一种贯穿了中国全部历史的女装基础款式。

(当时标注为“明代中腰襦裙”)

(当时标注为“汉代妇女的襦裙”)

(当时标注为“战国初女子襦裙”)

(当时标注为“宋 襦裙”)

汉服襦裙的基础形态是上衣与长裙搭配,汉服的“襦”是对几乎所有短上衣的统称,尽管后续也有“衫”“袄”等词出现,但由于汉服爱好者的认知习惯原因,汉服衫裙、汉服袄裙也几乎成为了有具体形象对应的款式名称。

尤其是从高春明相关书籍里流出的古代服饰服饰示意图(上面的组图),存在了许多这种上衣下裙的“襦裙”款式,且分属于不同时代,恰好迎合了当时汉服爱好者们的诉求——

①交领是汉服的主要特征;

②上衣下裳(裙)是汉服的主要特征;

③汉服拥有数千年统一,不分朝代,只分民族的服饰特征。

早期汉服会将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汉服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以符合这些诉求,常常会分作上下衣分开剪裁制作的“衣裳制”、上下衣分开剪裁又再缝合成整体的“深衣制”、不将上下分开剪裁的“通裁制”。

(汉服衣裳制,2009年1月制图)

(汉服深衣制,2009年1月制图)

(汉服通裁制,2009年1月制图)

而后由于汉服爱好者对于古代服饰的认知渐深,这个分类就难以承载了,就从中扩充了不少分类。如“衣裳制”中分出了襦裙制和衣袴制。

(汉服入门宣传专用贴)

(现代汉服体系 1.0版)

但不论怎么划分,襦裙都是早期汉服运动中最重要的汉服款式,是当时所认为的汉人女性至剃发易服也未断绝的存在(当时还未开始认同明制袄裙)。

(当时的汉服有关襦裙的宣传资料)

(汉服KOL绘制的襦裙示意图,2006年制图)

2

汉服款式与朝代之间的拉扯

但中华几年前只分服装款式不分服装朝代,不论是对于历史客观还是对于认知主观来说都太有挑战性了。事实上,随着汉服襦裙的进一步分化,以朝代区分的势头难以逆转,只不过它们往往有两幅面孔,可以被称作为“X制汉服”也可以被称作“XX襦裙”。

(不同款式的汉服襦裙)

这其中最为典型就是“齐胸襦裙”(当时常被称作“高腰襦裙”以示与“中腰襦裙”之间的区别),它就是唐制汉服,划分款式本质上就是在划分朝代。

(汉服KOL绘制的唐制襦裙示意图,2007年制图)

(汉服齐胸襦裙)

当时还认为有一种与半臂搭配穿着的高腰襦裙,是初唐式样。但由于示意图不够明晰,也有做成将裙子扎到乳下的。

(初唐女服,文字为原配)

(汉服齐胸襦裙与半臂搭配)

而如今比较少见的“对襟襦裙”(当时也称作“直领襦裙”以与“交领襦裙”作区分),在当时认为是宋制汉服。当时还为了对襟之内该是穿交领衣还是穿抹胸争论过一番,因为按照汉服理论交领中衣是所有汉服的打底服饰(详见《》),但大量历史图像却证明了抹胸的存在,而且对接叠穿交领也不够好美观。

(汉服KOL绘制的宋制襦裙示意图,2007年制图)

(汉服对襟襦裙)

后来汉服圈中的考据派发现,宋代更为常见的是一种对襟外衣,也就是如今所说的汉服褙子。于是便产生了两种分化穿法,将汉服褙子穿在汉服交领襦裙以外的宋制汉服穿法,或将对襟上衣做成长衣可在扎在裙内或裙外的灵活穿法。

(汉服宋制襦裙的单穿交领襦裙和搭配对襟外衣的穿法)

(汉服对襟襦裙的加长上衣版穿法)

对襟式上衣还存在着一种如今更冷门的款式“衫裙”,是由长到臀部的对襟大袖上衣扎在裙外穿法,时间定位是魏晋。

(当时标注为“魏晋妇女衫裙”)

(汉服衫裙)

由于魏晋阶段对于当时的汉服圈而言,很难论证为纯血统的汉人朝代,衫裙并未真正推广开去,只是作为一种属于汉服“襦裙制”却是早于“袄裙”没以“XX襦裙”格式命名的款式而被记录。没想到的是,如今汉服襦裙式微,反而是以“魏晋风”的名义回流的,也算是个轮回了,不过这是后话了,以后可以专门聊聊汉服里的“魏晋风”。

3

最后的标准汉服襦裙

那么最基础款的交领重要襦裙存在于哪里?存在于汉制与明制。其中汉制襦裙是有相似文物出土的,但由于汉制汉服的视觉符号几乎被各种各样的曲裾所占据(详见《》),所以汉制襦裙几乎没有得到过任何实践。

(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襦裙)

(北宫嬛根据考古报告上的线图制作的简图)

而仅有仕女图作为依据(详见《》)却找不到相似文物的明制汉服就成为了汉服襦裙最后的归属。也就是说,汉服襦裙虽然在汉服宣传上是一种横跨了上千年以上的款式,实际上所能找到的典型形象只是明制。确切来说,是被考据之前的明制,这样大家也能明白为什么当明制汉服开始被考据资料所扭转的时候会遭遇到巨大的汉服圈抗力了。

(汉服KOL绘制的明制襦裙示意图,2007年制图)

(当时制作的交领襦裙汉服)

作为基础款,汉服交领中腰襦裙外可加各种服饰单品进行搭配。如现今几乎不再提起但由于仕女图等影响而在当时还很受欢迎的“帷/围裳”,就是加在长裙外的短裙。

(当时标注为“带腰裙的明代襦裙”)

(汉服襦裙加帷裳)

当时十分流行的还有加汉服半臂,这个名称如今汉服中还有,但制作方式已经不太一样了。当时的半臂制作方式比较自由,几乎每家做法都有不同,穿法和搭配也比较短,甚至可以单穿假装时装,所以当时十分受欢迎。

(汉服襦裙与不同样式的半臂搭配)

而当时凸显其为明制汉服,也就是加深交领襦裙身上的朝代属性的方式是加一件颇有戏曲味的披风。在明制袄裙推广之前,这就是最明制的穿搭方式。

(当时的汉服明制披风)

而后明制汉服就进入了现代这一代汉服爱好者所熟悉的袄裙时代,尽管有非议和阻力,但最终依然势不可挡地到来了。

不过在袄裙真正普及之前,人们依然认为袄裙与襦裙仅仅是将上衣扎在裙子里面还是外面、衣服做单层还是挂里、交领上面加不加白色护领、袖子形状是否为琵琶袖的区别。随着人们意识到襦裙、袄裙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大,更广大的汉服爱好者才将其当作独立于襦裙的款式。

(当时的汉服有关襦裙的宣传资料)

最后,关于什么才是“襦”,可看水壶的这篇《》。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笔者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请多支持

如果喜欢 ❤ 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