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一年内被检查指导上百次 优化营商环境要把“无事不扰”落到实处 | 我有一评
来源:封面新闻
□赖芳杰
企业自述“一年内被执法检查超200次”事件,终于等来了回应。4月16日,针对有网友反映芜湖市繁昌区某企业疑似被“过度执法”问题,芜湖市调查专班成员、市政府(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比对数据信息和统计汇总:2023年,芜湖市直相关单位和繁昌区对该企业开展检查、走访活动共计65次。其中,执法检查26次,内容涉及生产安全、环境保护、违法建设等,涵盖交通、生态、水务、应急等领域事项。此外,有关单位,开展了安全环保等工作指导25次、宣传走访9次、助企纾困走访5次,共计39次。
这个回应一出,网友更加哗然。各种名头的检查和指导,累计104次,平均3天就得来一拨人。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监管碎片化,正困扰着企业。如此折腾,企业还能专心生产吗?困境真的能得到“纾解”吗?而对于当地各部门对该企业的频繁“造访”,官方通报中并未对此定性,只是称,“下一步,工作专班将对执法检查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全面调查,依法依规处理”。这个乱象,是从上到下的执法检查考核压力所致,还是执法检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所致,需要对症下药。
耐人寻味的是,在同一场发布会上,芜湖市发布,今年在营商环境上,将有152项具体提升举措,要让好的营商环境成为芜湖的金字招牌。事实看来,上述事件对该市营商环境的破坏力,对这个美好愿景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毕竟,营商环境好不好,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企业以直接感知来投票的。
理想的营商环境,应该是企业能有求必应,政府能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是企业的需求和困难,政府和企业专班能快速响应和反馈,最新的政策和服务,能无缝对接,反馈的渠道要畅通方便。无事不扰,则是政府要守住本位、不越位,坚持“最小必要原则”,为企业创造安心发展的空间。而无事不扰,并不是不闻不问,更不是有事不管。以芜湖企业为例,生产安全、违法建设等必要检查当然应该查,但是能不能科学地“合并同类项”,组织联合检查,把全年26次检查精简到个位数?9次宣传走访,能不能优化到线上同步宣传,以远程指导的方式,给企业留点空间?我们注意到,在一些省份,因为企业反映检查过多过频,专门上线了涉企活动统筹检测平台。需要到企业调研、执法检查等,都需要到平台上登记、备案。这样的操作,虽然政府“麻烦”了点,但企业会感到更舒心、更便利。
打造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政府要多从服务的角度,为企业考虑。把“无事不扰”落到实处,拒绝“破坏性”执法,从企业获得感和感受度出发,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才能真正地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