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秋老虎”下山啦!

2021 & AUTUMN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A

AUTUMN

立秋已经过了几天,各位西农er是否有感受到凉爽的秋天呢?如果没有感受到,别急,立秋不是假的,只是“秋老虎”来啦。

“1

秋老虎是什么?

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末伏这几天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变化的交替点就是末伏这几天,所谓的秋老虎指的就是在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这种天气因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秋老虎发生在24节气当中的立秋之后,短期回热天气,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所以民间称这段时间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民间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广为流传,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民间有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就是说顺秋以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

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说的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在我国民间,一些地区的立秋早晚时间,是按照中午十二点为分界线的,因为2021年立秋时间在下午,所以按上午下午区分,2021年为晚立秋。以中午为界定,若是立秋的时间在上午,就算“早立秋”。如果立秋的时间在下午,这就是“晚立秋”。2021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14:53:48,因此是属于晚立秋,热的时间还是会比较久的。

“2

秋老虎名字如何而来?

在古时候清朝道光年代有个叫顾禄的人写了一本书叫《清嘉録》,书中在“七月”中关于节气立秋的描写如下:“朝立秋,渹飕飕;夜立秋,热吽吽”。作为苏州吴县人的顾禄,他的《清嘉録》对江南民俗、风土人情、节气农时有很多描写,这些描写在整个江南地区都有一定代表性。所以民间据此流传:“又以立秋时之朝夜占凉燠。”说:“朝立秋,渹飕飕;夜立秋,热吽吽”。意思是说,以早晨(白天)或者是夜晚立秋来看这一期间凉爽与否,如果是早晨(白天)立秋,天气就会很凉爽;如果是夜晚立秋,天气就会热烘烘的。从此以后,凡是遇到立秋之后天气仍然酷热难耐的,就称之为“秋老虎”。演变到现在,又有把夜晚立秋称之为母老虎(母秋),把白天立秋称之为公老虎(公秋)一说。这都是民间的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

“3

秋老虎会“咬”我们吗?

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热至高热。

秋老虎一旦发威,会有以下“伤人招数”:

(1)引起皮肤瘙痒、排便困难

立秋后“燥气当令”,燥易伤津,人体津液亏损就会引起口唇燥裂、毛发干枯、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肠道也会因受燥气损伤而变得干涩,很多人在这个季节会感到大便干结难解。

(2)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闷热高温天,人体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致使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3)伤脾胃、损阳气

夏秋之交,人的脾胃、消化能力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偏偏在这个时候,秋老虎的高温让人很难拒绝生冷食物的诱惑,而这些食物一旦吃多了,很容易损伤阳气,给人体机能造成伤害。脾阳胃阳的虚弱导致免疫机能的降低,让各种疾病有了趁虚而入的可能。

“4

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随着末伏的到来,难熬的“暑伏”进入尾声,环境温度和湿度都在逐渐下降,但距离凉爽的金秋还有一段时间。专家提醒,末伏时节,盛夏余热未消,很多地区仍处在闷热的气候中,公众依然要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水,起居有节。

饮食方面应该多吃清热解暑类食品,可以帮助我们增进食欲,还能消暑敛汗补液,还应该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补充体内微元素,但应该减少寒凉食品的摄入,如西瓜等,因为经过一个夏天,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大多脾胃虚寒。在穿衣方面,要注意防寒暑,在“秋老虎”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容易放松对寒凉的警惕性。特别是在夜晚,可能上半夜时还是闷热难当,但下半夜或凌晨时就有可能转凉,因此,早晚要注意加衣,不要赤膊露体。

阿学有话说!

夏季学期已经正式开始,但疫情还未结束,各位西农er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呀,勤洗手,戴口罩,要打卡,这些都不可忘呀。同时应该尽快投入到学习中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呀,最后阿学祝大家新学期快乐!

图文来源:徐陈松

网络编辑:张皓月

责任编辑:程滋怡

终审:陈怀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