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大兴区完成进出口额114亿余元,同比增长30.5%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11月28日,记者从北京“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北京大兴区已累计落地“两区”项目409个,落地外资项目64个。前三季度,大兴区完成进出口额114.3亿元,同比增长30.5%。
大兴区商务局副局长高伟强介绍,大兴区落地一批国家/市级改革试点示范。如市级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试点落地,已拓展到“全行业覆盖、全流程并联”,助力企业产品提前三个月进入市场,节约成本300万元,新增效益5000万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落地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进口国际生物标准品实行集中前置审批、口岸统一监管功能创新政策在临空区试点实施。
推动一批重大改革政策落地见效。我国首个外资生物医药企业获批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案例在大兴落地;全国首个融资租赁“碳汇支付”场景落地大兴;全市首张京津冀外资主体资格证明互认营业执照在大兴发出;完成全市首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事项报备案例;落地全市首例跨区办理“一照多址业务”;完成全国首批通过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政策备案审核。
大兴区产业集聚效应也明显提升。“以生命健康为主导,高端枢纽服务和航空服务保障为基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为补充”的“1+2+2”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形成。自2020年以来,自贸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800亿元,注册企业700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200多家;建设生命健康、贸易物流等各类载体近150万平方米,顺丰、京东、南洋等项目相继投用,波士顿咨询、卡尔斯医疗等企业相继入区,协和医院大兴院区一期项目建成投运。数字贸易加快发展,牵头编制北京自贸区医药、民航、零售行业三个负面清单,加速构建“国际数据口岸”。
高伟强表示,政策制度创新是“两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兴区围绕全市“两区”新一轮政策制度改革(3.0版)和2025年“两区”工作要点部署,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在大兴落地,力争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先行先试和创新探索。同时,围绕生命健康、临空产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发展领域,通过对企业政企政策诉求征集机制,对企业发展难点堵点深度摸排问诊研究,提出适合解决方案,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难点问题上实现革新突破。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