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大基金遭大额赎回?瑞银官方基金经理双辟谣
近日有传言称,某持有大量白马股的大型外资机构管理的中国基金遭遇客户赎回,该基金的规模预计达到300亿美元。传言指向外资巨头瑞银集团,在业内引起很大关注。
就此,瑞银资产管理相关负责人7月8日晚间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该机构中国投资组合的总资产规模并没有出现异常变动。值得注意的是,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主管施斌周四也在朋友圈公开澄清,称“很多市场传言完全脱离事实,相信能和团队一起把压力变成动力”。
瑞银官方否认
上述瑞银资产管理相关负责人对传闻做出了明确否认。
“我们中国投资组合的总资产规模并没有出现异常的变动。目前投资组合的规模变动属于正常的业务范畴。资产管理规模的变化也部分反映出了中国在岸和离岸市场的市场走势。截至到2021年6月底,中国股票团队的总管理规模超过360亿美元。”该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瑞银的投资理念着眼于长期,始终基于长期角度,如3年、5年,甚至10年来确定市场赢家。瑞银管理中国股票投资组合已超过20年,经历了多个时期的业绩波动。
“在短期内,投资组合的业绩可能受到地缘政治、宏观事件等的影响。在每一个关头,我们都会评估这些事件是否会影响我们的长期投资主题。我们不仅与公司管理层进行讨论,还积极寻找其他信息来源,进行渠道检查,以对当下情况形成全面了解和判断,并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对投资组合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事件性的影响将过去,真正的领导者可以适应新的环境,脱颖而出并更加强大。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能在变革中幸存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质量要求。我们认为拥有强大管理能力和长远愿景的优质公司将更有能力抵御市场的挑战。”该负责人还表示。
据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了解,上述传言首先是从香港传出,然后迅速发酵,引起市场很大关注。
施斌朋友圈:“很多市场传言完全脱离事实”
在瑞银官方否认的同时,与传闻相关的基金经理——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主管施斌也进行了公开澄清。
施斌周四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自媒体文章并表示:“能被成为大鳄有点受宠若惊,最近一年业绩有压力也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很多市场传言是完全脱离事实的。相信能和团队一起把压力变成动力。”
施斌从业年龄超过27年,在业内颇具声望。加入瑞银资产管理之前,施斌曾在博时基金服务3年,担任国际业务主管、投资组合经理以及分析师。更早之前,他曾在美国多家基金公司担任投资组合经理,共达8年的时间。
施斌于2006年加入瑞银集团,并自2006年4月起经营管理大中华基金,管理的“瑞银(卢森堡)中国精选股票基金”是全球最大的中国股票基金。
正如施斌在朋友圈所言,最近一年他的确承受了一定业绩压力。公开信息显示,施斌管理的多只基金今年上半年均为负收益,规模较大的“瑞银中国机遇基金”上半年收益率为-6.23%。
分析基金持仓可以发现,业绩不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踩雷“好未来”。
截至2021年5月31日,“瑞银中国机遇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腾讯控股、贵州茅台、中国平安、好未来、阿里巴巴、本站、招商银行、香港交易所和石药集团。其中,好未来持仓占比4.95%。众所周知,该公司由于受到相关政策影响,今年以来股价跌幅已超70%。
最新观点:对下半年资产配置持谨慎态度
瑞银资产管理(上海)董事、资产配置基金经理罗迪在7月6日举办的“2021年年中中国宏观展望及资产配置展望会”上表示,下半年在资产配置上持偏谨慎的态度,必须警惕预期分歧下波动抬升。
股票方面,罗迪建议可以关注结构性机会及货币和财政政策变化节奏,找寻股票内部相对价值机会。具体来看,可以关注科技、成长风格;新能源、石油及有色;银行、消费可适当平衡组合风险。
在固收方面,罗迪同样也是持偏中性的看法。“目前的宏观走势不是特别的清晰,利率的方向性也不明显,信用利差也处历年的低点,利率想要再走强也没有什么空间了。所以整个固收我们也是偏中性的观点,需要关注违约风险。”
罗迪还指出,全球流动性短期有收紧风险,进入四季度美联储可能会开始讨论taper,这会对全球流动性造成扰动,从而给市场带来波动性。随之而来的是美元上升的压力,这对全球的新兴市场资产都会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