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以国安全官员:分而治之削弱巴勒斯坦 无助和平
新一波区域危机凸显总理尼坦雅胡对巴勒斯坦采取的、意在阻碍巴人建国的「分而治之」策略,终究无法带来和平。(图/路透社)
曾担任国家安全副顾问、主责国防军战略规划的以色列退役准将布隆指出,新一波区域危机凸显总理尼坦雅胡对巴勒斯坦采取的、意在阻碍巴人建国的「分而治之」策略,终究无法带来和平。
布隆在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期刊今天刊登的文章提到,期待以色列可借由军事和安全单位的力量,无限期遏制数百万巴勒斯坦人对「自决权」和自由、正常生活的追求,本来就是荒谬的想法。
布隆(Shlomo Brom)强调,以色列终究得两个方案择一:允许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自作为主权完整独立国家并存的「两国方案」;或者在「一国方案」框架下,确保境内所有居民拥有同等权利。他认为,任一方案都有机会获以色列大众支持,重点是落实并尽全力让选择的方案发挥效益。
巴勒斯坦伊斯兰激进军事组织「哈玛斯」(Hamas)7日早上自受其控制的加萨走廊(Gaza Strip)对以色列发动突袭,迄今估计已造成约千名以色列民众死亡、超过百名遭俘虏。以色列政府8日正式对哈玛斯宣战。
退役前,布隆曾在以色列国防军(IDF)从事情报工作。他在文章提到,面对军事实力明显处于劣势的哈玛斯得以突破防线、对以色列造成重大安全危机,民众的挫败感和愤怒可谓达前所未见高度:许多人指控政府和武装部队怠忽职守,并进而要求官方采取猛烈的军事行动,以「一劳永逸」根除来自加萨的安全威胁。
布隆分析,若不对加萨发动含大规模陆上行动的反攻,以色列政府恐难平息民意怒火,但这可能导致以方重新占领于2005年撤出的加萨地区、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多死伤。一旦以色列军队重新占领加萨,战事恐进一步扩大、卷入「抵抗轴心」其他成员,包括黎巴嫩军事组织「真主党」(Hezbollah)、伊朗、叙利亚。
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一向以「国安第一」为号召,作风日益集权并因此引发民众集会抗议,但他领导的政府未能保卫国家安全,如今更几乎仅仰赖全国上下「枪口一致对外」的团结氛围维系政治生命。
布隆指出,以色列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主要需归因于失败的对巴政策。随着哈玛斯于2007年掌控加萨,以色列政府面临两大政治与军事战略抉择。
布隆分析,其中一个选项是接受并适应新现实,即哈玛斯已成为巴勒斯坦两大政治势力之一,足以与根据地在约旦河西岸(West Bank)、领导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法塔组织(Fatah)分庭抗礼。
在这个选项之下,任何有诚意解决与巴勒斯坦争端的以色列政府,会试图将哈玛斯和法塔同时纳入以巴政治协商过程,并支持哈玛斯与法塔和解。
另一个选项则是持续削弱哈玛斯,同时壮大法塔。布隆提到,此方案的成功有赖签署确认政治地位的永久协议,相关政治进程需具可信度。
这两个可行方案各有利弊,但过去10多年来,布隆指出,历任以色列政府都不作选择,而尼坦雅胡采取的是注定失败的第3条路。
布隆提到,2009年,尼坦雅胡在一场演说指出,他愿意接受巴勒斯坦国的存在,只要情况符合几个前提。不过,尼坦雅胡后来还是舍弃与巴方进行政治协商,并表明他反对巴勒斯坦建国。
尼坦雅胡改采「分而治之」策略,也就是削弱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并强化哈玛斯在加萨的势力。布隆分析,尼坦雅胡的想法是,这么做是确保任何政治协商都难以推进的最有效手段。
尼坦雅胡接着与宗教和民族主义极端政党组成执政联盟,他们表态不会促进巴勒斯坦建国,也不会在「一国方案」之下赋予巴勒斯坦人与其他以色列公民相等的权利,或者阻止以色列人占领巴勒斯坦地区、扩大定居聚落。
为保护普遍被视为违反国际法的约旦河西岸犹太定居点、压制巴勒斯坦人的反抗,尼坦雅胡政府必须一再往当地调动兵力。布隆指出,加萨边界一带的防卫工作因此出现漏洞。
「经济学人」8日曾发表评论指出,哈玛斯确实必须为自己的凶残暴行付出代价,但若以色列的反攻造成加萨平民大量伤亡,则以色列在国际舆论的道德制高点恐难维持。
评论提到,这一场冲突显示,以色列各界已无法如过去数十年来相信,就算不解决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各国依然能往前迈进、开展新关系。以巴终究得寻求和平共存。
「经济学人」指出,尼坦雅胡将巴勒斯坦边缘化的政策是建立在3大算计上。第一,他估计巴勒斯坦问题「放着烂」无妨,以色列依然可以很安全:有强大的情报和军事力量作后盾,任何来自巴方的武装威胁都在可控范围内。然而,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扩张作为让情报单位分心,这可能是加萨防卫出现破绽的原因之一。
第二,尼坦雅胡认为,哈玛斯的存在有助以色列应对法塔:在哈玛斯与法塔之间,以色列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这有助持续削弱巴勒斯坦人的力量;另一方面,让巴勒斯坦极端势力坐大,则有利侵蚀巴人温和派担任谈判代表的权威性,让以巴协商显得不可行。
不过,尼坦雅胡刻意削弱法塔,法塔自身也日益衰败,哈玛斯却因此有机可趁,透过攻击行动宣告自己才是货真价实的巴勒斯坦反抗运动代言人。
第三,尼坦雅胡评估,以色列在区域内的外交作为即足以强化自身处境,无需考虑与巴勒斯坦的关系。继巴林、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摩洛哥、苏丹后,外界原本看好沙乌地阿拉伯加入与以色列关系全面「正常化」的行列,但哈玛斯近日的行动相当于对外宣告:中东的和平进程不能忽略巴勒斯坦人的声音。
「经济学人」指出,以军可摧毁哈玛斯,但难保加萨地区因此出现的权力真空不会被另一个极具破坏力的势力取代。为确保以色列安全,以国当政者有必要停止将巴勒斯坦人视为可置之不理的「问题」,而应视他们为必须接触往来的「人」。(编辑:高照芬)1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