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雪、气温剧升 易诱发雪崩

天山公路边的雪崩易灾区设置了下导风吹雪装置。(新华社)

研究站对面山坡是雪崩最易发地段,研究者挖掘了沟槽,堆砌起了土丘。(新华社)

天山西部大规模雪崩发生的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2月下旬,第二波峰出现在3月下旬,波谷则在1月上旬。积雪能够脱离「大部队」引起雪崩,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梯度力,也就是一个陡坡。根据团队研究,在天山西部,雪崩发生的坡度分布在28°-45°,其中48%的雪崩发生在36°-40°的陡坡。

李兰海说,雪崩的释放要经历3个阶段。先是外力因素导致部分雪层剪切断裂,然后这种初始的断裂造成周围雪层的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周围雪层的剪切断裂,最后由于这种微观非对称的破坏逐渐积累形成一个宏观的裂隙,在裂隙点应力的变化使裂隙扩展最终导致山坡积雪滑塌。

引发雪崩释放的外界推手有很多,例如降雪、地震、大风、温度剧升、汽车鸣笛或者动物踩踏。在研究团队看来,天山西部诱发雪崩的两大主要推手是强降雪和气温剧升。研究人员表示,天山西部49%的雪崩都是由强降雪诱发形成。当一次降雪过程中新增积雪深度达到29-36公分时,极易诱发区域大规模雪崩。

研究人员发现,雪崩有干湿之分。干雪崩的积雪含水量通常小于1%,雪为粉末状。雪崩发生时产生冲击力强大的气浪,气浪对树木、房屋、公路基础设施产生严重破坏。湿雪崩的积雪含水量通常超过1%,雪呈现大小不等的块状构造。湿雪崩由于含水量较高,密度较大,沿途夹带泥土、岩石等,破坏性高于干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