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经济”持续升温 夏日消费“热辣滚烫”

□庄亚晨

“消暑商品”持续走俏、避暑游成出行首选、夜间消费“烟火气”升腾……随着夏日热浪的滚滚来袭,一股名为“清凉经济”的活力之风也悄然兴起,这些创新型的消费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让今夏消费更加“热辣滚烫”。

用好“凉资源”,盘活夏日黄金时段。

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以上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夏季是“夜经济”的旺季,夏日之夜,不再只是归家的路途,而是成为了城市经济的新舞台。不少商场、场所等抓住市民对清凉产品、夜间生活以及纳凉等的消费需求,大力布局“夜经济”。从灯火阑珊的步行街到热闹非凡的小吃街,从光影交错的夜市到文化气息浓厚的演艺场所……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魅力,吸引大量消费者驻足。

近日,苏州黎里古镇就将景点、演出、体验串联成为4条夜游特色线路,让入夜后的古镇更具消费吸引力。这种模式的转变,不仅延长了消费时间,还拓展了消费空间,为餐饮、零售、娱乐等多个行业带来发展机遇。同时,通过合理规划与管理,夜经济还有助于完善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城市活力与动能。

发展“新形态”,品味夏日文化盛宴。

在物质世界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层面的重要性,夏日“清凉消费”也更向往在文化和情感上得到满足与提升。刚刚落幕的第十四届江苏书展就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进场,群众除了看书买书,还能赏非遗、逛市集、沉浸式看展,享受多元体验。这份“苏”味浓郁的“文化大餐”成了炎炎夏日里一道清新的风景线。

不少地区依托地域特色,如西安“大唐不夜城”、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之夜”、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等,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体验方式借助VR等数字技术,为消费者带来了一场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夏日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地方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通过深挖“文化+”,夏日经济实现了从单一消费向多元体验的转变,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打造“全民追”,共享夏日经济红利。

“清凉经济”要保持“热度”,必须把落脚点放在惠民利民上。要在场景、模式、内容的创新与迭代上下功夫,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打造全民追捧的良好局面需要场景。今年夏天,多地开启新一轮消费券的发放,以“真金白银”促进消费。今年7月起,江苏将开展绿色节能家电促消费以旧换新专项活动,省级补贴资金预算投入3亿元,有条件的县(市、区)还可以叠加政策,为消费者提供多重优惠。各大景点也推出“暑期福利”,针对中高考生和大学生出台景区免票政策,部分景点取消实名预约制度,整合资源加大惠民力度,助力公众暑期文旅消费需求积极释放。相关部门也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维护好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为夏日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夜经济与清凉消费双轮驱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真正把“清凉消费”打造成了全民狂欢的盛会,让这个夏季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