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答卷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此前,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新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0年过去,在党的领导下,伴随新中国的脚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了我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展现出显著政治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会的重要实物和文献资料。

代表:根植人民

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普选,登记选民总数3.23亿多人,选出基层人大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他们来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行业,其中有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

“郭树德,毛泽东号的司机;华罗庚,是数学家;刘英源,老英雄;乐松生,同仁堂的;蒋南翔,清华大学的;诸福棠,儿童医院的院长……”9月19日,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山堂印记”专题展览上,90岁的刘世梅看到北京市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依然能一一说出他们的职业。

刘世梅是北京市和海淀区第一届人大代表。1954年8月,在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当时她还不到20岁。同年9月,刘世梅和各地选举产生的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带着6亿多中国人民的期盼,走进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同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票通过。在此之前,有1.5亿余人参与讨论宪法草案,提出118万余条修改、补充意见。

同一天,大会还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5部法律,我国的各项基本制度相继确立。

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经过70年的发展,人大代表构成比例日趋完善。2022年,我国完成的最新一轮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中,10亿多选民一人一票,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了262万余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占比达到16.69%,更多来自基层的声音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十几亿人民、五十六个民族,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行使国家权力、表达意见,进行着人类历史上规模罕见的民主实践。

立法:汇集民智

立法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改革开放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发挥职能,立法进程显著加快。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天之内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地方组织法等7部法律。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宪法为统领,民事、刑事、行政、国家机构和诉讼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和单行法律制定施行,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框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法数量大幅增加、法律体系日益完备、立法形式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尤其是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81件,修改法律258件次,作出法律解释10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2件次。在法律体系中,有现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规约600件,地方性法规1.4万余件。

我国立法从制度上确保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1990年,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在立法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开始探索建立立法联系点制度,在全省每个设区的市选取一个县级人大常委会作为立法联系点。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步入快车道。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4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辐射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730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此外,20多万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也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朱国萍是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每当接到需要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时,朱国萍都要尽快收集分布在5个不同社区、覆盖超2万居民的对法律修改的意见建议。截至2024年7月底,朱国萍和信息员们参与了97部法律草案的征求意见,提出建议3200多条,被研究采纳280条。

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鲁曼在参加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活动时,提出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建议,盐城市人大常委会被赋予地方立法权后,首先为此事立法。

吴腾信,广东江门人,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肢体残疾,出行要依赖助力代步车。交通不便、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乡村给他的出行带来重重障碍。2022年11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组进村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征求意见建议。吴腾信结合自身经历真诚地提出,希望能优化农村无障碍设施,方便像他一样的残疾人出行。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吴腾信的建议被吸纳其中。

除了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民群众还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立法。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对17件次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约18万条。

群众有智慧、基层有办法,立法过程越能听民意、接地气,立法质量就越高。

监督:权威规范

在我国政治体制中,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职权。从1979年起,每年全国人大会议的重要议程,都包括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最高法、最高检工作报告。

宪法监督权,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核心职权之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既不能突破法定职责的边界,又不能让法定职责“休眠”。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监督职能开拓了新领域、新方式,如修改预算法,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开展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监督。又比如,突破单纯询问模式,专题询问成为新型监督方式。

20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将专题询问纳入了“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同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在人民大会堂展开。

2023年10月2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一府两院”同一主题的三个报告开展专题询问。面对与会人员就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执法司法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国务院、最高法、最高检相关负责人一一作答。

这种“问”与“答”的“对话式”监督方式也被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借鉴使用,并于2021年被法律明确为人大常委会的法定监督方式。2024年7月底,海南省七届人大常委会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海南省政府、省高级法院、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到会应询。

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开展了37次专题询问。

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备案审查工作开启于改革开放初期,但在实际工作中发展缓慢。党的十八大以来,备案审查工作也进入“快车道”。

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修改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职责是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推进合宪性审查、加强宪法监督。

“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备案审查格局已经形成并稳步运行,从而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保障宪法法律实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促进规范性文件制定水平和立法质量提高。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在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优势,推动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许振超:“不服输”带来真争气

“中国工人不服输!”9月18日,记者采访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高级技师许振超时,许振超回顾自己的经历,概括总结了这句话。

1950年1月出生的许振超,与共和国一同成长进步,从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近日,他刚刚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我觉得工匠精神最重要的是激发劳动者的内心力量,敬畏这项工作,然后尽自己的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需要更多的定力、耐力和一点点悟性。”这是许振超自己理解的“工匠精神”,也是他告诉年轻人的肺腑之言。

1973年,20岁出头的许振超来到青岛港,成为一名码头工人。“当时我们国家的码头已经开始机械化了,但是仅限于局部,基本上还是靠人拉肩扛。”回忆往昔,许振超感慨地说。当时,许振超的师傅告诉他,“在旧社会的时候,大家就是臭扛大包的,现在国家让我们当了工人,还给了很好的待遇,不抓紧工作干什么?倒是你个小孩,看着不咋行。”许振超不服气,暗下决心,立志当一个好工人,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技术。而如何让码头工人更加高效地工作,也成为他当时心中立下的奋斗目标。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发展集装箱码头建设,当时的青岛港规模小、硬件差,不在规划范围内。1984年,青岛港顺应集装箱装卸运输趋势,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

“公司创新求变,我们也要跟上,硬件差那就先修路!”许振超回忆说,他和同事们用8天的时间修建了一条四公里长的柏油路,实现了1号到8号码头的全连接。看着修好的路,许振超和同事们感觉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整个团队信心倍增。1988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万箱,许振超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国内外集装箱码头的发展资料,他发誓,一定要想方设法弄懂桥吊的构造和原理,挺起中国码头工人的脊梁。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儿,许振超和同事们一头扎进了研究中,花了4年时间逐步掌握了各类桥吊技术参数和设备性能。1996年,青岛港实现了年吞吐量100万个集装箱的目标。

正在高歌猛进的许振超,此时却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重大挑战。90年代初,青岛港进口了一套国外设备,他与同事们一起研究操作系统。正当快熟悉的时候,又来了第二套系统。由于不能同时熟练掌握两套系统耽误了船期,给青岛港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损失。这一次的挑战让许振超认识到,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本领。许振超始终坚信,外国人能做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实施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大幅节约生产成本,为了树立码头工人的新形象,许振超还给大伙儿定下了“人人练技术、人人有绝活”的规矩。他不仅自己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等拿手绝活儿,更致力于团队建设和技艺传承,先后培育了“王啸飞燕”“刘洋神绳”等一大批港口工人品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码头工人不断挑战极限。

“振超大师工作室”授牌之后,许振超更加关注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许振超认为,一个好师傅不但要把徒弟领进门,还要在徒弟修行出现问题的苗头时及时纠正、少走弯路。人才培养是这样,社会治理也是这样。

作为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特别关注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举措与成效。他积极履职,参加了三级检察机关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参加2021年全国两会审议最高检工作报告时,他提出了“‘上医治未病’,检察院应该加强检察前移、事前监督、事前介入,减少犯罪行为”的建议,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与权益保护相关检察工作中去,提出非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他认为,当下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要全面保护,特别要注意的就是网络有害信息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检察机关应该与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共同建立机制,共同打造青少年的网络清朗空间。

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国智造再提速,作为中国工人代表的许振超,他建议检察机关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多方位保护劳动者权益,为新时代的现代工人提供一个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全汉炎:见证参与教育现代化

1990年的一天,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大四学生全汉炎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广东实验中学(下称“省实”)给高一一个班的学生试讲了一节物理课。下课铃声响起,全体同学起立鼓掌。当时的物理课组长,后来的省实老校长禤锦科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说:“需要改进的问题还有不少,但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很难得。”毕业后,全汉炎成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

1993年,全汉炎带的学生马上要升入高三了,他却收到了重回高一任教的通知。在他看来,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认可。几经争取,他还是跟着学生升上了高三。“那年拼得很苦,365天里,有360天不是在讲课,就是在办公室备课答疑。”全汉炎回忆说,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学生也争气,1994年高考,他教的学生物理成绩非常好。1997年,他教的学生再次获得全市平均分第二名。全汉炎用了7年时间,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好老师”。

34年的时间里,全汉炎见证了省实从一所特色不够突出的“好学校”,变成以科技教育、体育和艺术教育蜚声中外的广东基础教育领头羊,省实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冠军最多”的中学。谈起教育,全汉炎认为:“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要积累、要沉淀,把学生的素质培养与其人生打通,为学生的终身奠基,为民族的未来负责。”成大事者,凡事必多想多做一步,以进取之心对待事业,以奋进的姿态砥砺担当。这一点,在全汉炎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3年,全汉炎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尤其关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在全汉炎看来,“作为共和国将来的建设者、接班人,我们的学生必须走好成长的每一步。”2023年全国两会,他对检察机关推行的“督促监护令”制度予以肯定,认为这一创新举措有效推动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职责,有助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也充分展现了检察机关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履职担当。

闲暇之余,全汉炎经常参加检察机关组织的调研活动,分享自己的从教心得,与检察官探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法治教育工作。就这样一来一往,全汉炎与检察机关的互动更加密切,这也让他的人民教师、人大代表“双重身份”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在2023年广东省检察院组织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中,省实的师生们受邀走进广东省检察院,近距离、面对面了解检察职能、深化法治认识。“你们是祖国的花朵,不仅要大手拉小手,更要小手拉大手,去影响、提醒你们的爸爸妈妈。”活动上,全汉炎听到广东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冯键与同学们的对话,深受触动,开放日活动一结束,他就把想邀请冯键担任法治副校长的想法提了出来,冯键一口答应、欣然相允。2023年12月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冯键如期赴约,来到省实的法治教育大讲堂上为学生们讲授法治课,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通过法治副校长这项机制,省实与检察机关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越来越强,共同在青少年的心中播撒下一颗又一颗法治的种子。”全汉炎坦言,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高素质人才,检察机关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做的一点一滴都将浇灌到学校法治教育的土壤中,让莘莘学子成为法治中国的捍卫者、遵循者、建设者,成为共和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来源:检察日报·声音周刊 作者:周蔚 郭树合 白树文 高燕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