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吴以环:探索人才拔尖机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创新网络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治聪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圳市委会主委,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多年来十分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今年,吴以环的多个提案仍将聚焦教育和医疗民生问题,并将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是一个主战场。过去5年,粤港澳大湾区在软硬联通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吴以环建议,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网络,如支持广东省、香港、澳门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政产学研用资联盟”,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落地应用、产业升级等驱动新质生产力。
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吴以环将提出《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网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提案,建议制定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创新网络计划》,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为核心,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盟、产业基金助力”的模式,创立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吴以环还将提出《关于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建议》提案。建议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加入国家“强基计划”,如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等。
湾区城市协同促进创新网络形成
“发展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主阵地,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吴以环表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建议将粤港澳大湾区组成一个网络来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
《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网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指出,要搭建重点区域内联合创新网络体系,促进技术和标准的快速发展;构建粤港澳三地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平台,支持粤港澳三地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政产学研用资联盟”及其理事会,各方可根据自身条件与意愿,参与不同层级合作,享受获得理事会席位、获取技术和知识产权、使用研发资源设施、分配股权收益等权利。
在湾区内的高校合作方面,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共享学科资源和研究设施。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大学间的跨学科合作,定制化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科学研究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联合培养新型人才。整合高校资源,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等,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项目的合作桥梁。
在成果转化方面,吴以环建议,应打造可持续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允许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根据实际情况,自主探索制定各种应用标准、法规建议,提供适用性人才等措施,以项目为纽带,打通技术成果转化的链条,使新技术应用能够快速过渡到量产阶段,为新技术大规模应用扫清障碍。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共融发展也是吴以环持续关注的问题,她呼吁,粤港澳大湾区应完善港澳专业医师在大湾区内地执业政策体系,让港澳医师来大湾区执业更便捷,赋予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更多审评和检查职能,让药械跨境使用效率更高,从而使得大湾区患者受惠,
以“强基计划”开展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试点
如何支持“强基计划”,在高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扩大招生试点?《关于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建议》指出,与当地优质中学衔接培养的一体化落实,对高一阶段学生开展阶段性摸底,可以从高一、高二开始就可以选拔。
目前,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已经拥有了一些较为优秀的高校。对此,吴以环认为这些高校也应该加入强基计划中进行探索。此外,应该让重大科研机构可以扩大招收博士生的机制,助推拔尖人才选拔机制的经验积累,这将有助于未来中国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
在创新人才的拔尖选拔机制方面,吴以环表示:“虽然我们的教育体系非常完善,但面对未来的科技发展、产业发展,我们的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机制还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们在拔尖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中有一些探索,比如强基计划,在高校里有丘成桐少年班、钱学森班等,但这些还不够,还应该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再进行更多探索。”
此外,吴以环还关注深度体教融合的话题。她表示,体教融合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认知情感及社会交往能力有很大促进。这一点深圳做得非常好,比如有阳光一小时体育课天天见,青少年注册的运动员也达到了4万多人,这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应当推广至全国。
视频拍摄:陈思琦
视频剪辑:许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