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 工研院连夺3项

经济部举办「创新汇流 领航全球 2021 R&D 100 Awards获奖记者会」分享6项科专成果、囊括7项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获奖数全球第二、亚洲第一,超越中国、日本。由经济部次长林全能(左六)、经济部技术处处长邱求慧(右六)、工研院院长刘文雄(左五)、资策会副执行长杨仁达、工研院绿能所所长王人谦、工研院机械所所长胡竹生、工研院生医所所长林启万、金属中心执行长林秋丰、纺织所协理邱胜福、资策会数位转型所所长林玉凡、金属中心微成型研发处处长林崇田、纺织所产品部主任黄博雄,共同分享获奖技术成果。(图/工研院提供)

有研发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R&D 100 Awards于日前颁奖,在经济部技术处科技专案支持下,工研院以「促进组织整合仿生3D列印技术」、「等温高效率水气分离技术」、「软体定义增强型机器人关节模组」等3项技术勇夺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肯定,与全球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东京大学、康宁等并列科技研发殿堂。今年工研院以突破性的创新医材、洁净造水与智慧制造的创新科技荣获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让台湾与产研共创的科技研发实力在国际发光发热。

经济部次长林全能表示,创新是打造产业发展的重要磐石,经济部长期以科技专案支持法人研发创新技术,屡获国际大奖肯定,连续14年拿下66座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显示我国的创新能量受到国际认证,更重要的是,历年的获奖技术多已实际化为产业价值,超过9成技转国际大厂或国内厂商,包括台泥、台塑、帆宣、群创、儒鸿等大厂;不仅如此,经济部投入的科技专案持续带来可观的产业效益,2020年法人与学界科技专案技术移转与委托服务的件数计有4992件,促成厂商投资592亿元,经济部平均每投入1元能带动5倍的投资效益,显见有效发挥政府资源杠杆效果,引导我国产业持续展现投资动能,为产业带来创新活水。

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表示,今年竞争对手比往年更多,共有130件技术入围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只有20 项获奖技术是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台湾研发团队在这样激烈的挑战中囊括 8 个奖项,表现非常的亮眼,位居亚洲第一,工研院更包办3项,在亚洲机构中数一数二。历年已获47项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不但是对工研院科技实力的持续高度肯定,同时这些创新科技九成已技转产业应用,为产业在国际开创新价值。

刘文雄指出,工研院在市场需求出现前,先行研发产业需要的技术,十年前开发的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十年后的今天,因净零碳排、碳捕获技术广获各国重视,在产业需要的时候,工研院已备妥技术,助产业衔接市场求,不但在2014年获得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并已与台泥合作建置试验厂,成为台泥达到零碳排的助力之一。半导体产线机台24小时不停运作,确保机台不故障及在发生非预期停机前故障前,早一步掌握机台健康资讯,影响半导体大厂绩效的关键,工研院开发「半导体机台故障预诊断软体」,并技转帆宣等企业,这项技术在2017年获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提供业界的最佳设备维运方式,加速硬体设备业者,硬加软的产业升级。2017年获奖的「废液晶面板再利用处理系统」,把废面板里的液晶取出纯化再利用,面板大厂已技转建置全世界第一座萃取液晶的工厂,透过创新技术,将可成为液晶回收技术的大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台湾资源高度仰赖进口,可以科技创新带动循环经济的商业模式。华尔街之父班杰明葛拉汉(Benjamin Graham)说过,「短期市场是选美,长期市场像举重」,这同样可用在科技研发上,今天看到许多优秀技术获得国际大奖肯定,选美成功后,接下来就仰赖厂商市场化、产业化,让台湾优秀技术能够在产业界持续发光发热。

R&D World副总暨总编保罗希尼(Paul Heney)表示,今年参赛者众多,意味着要获奖比以往来得更不容易。此外,也看到政府支持的研发机构在创新科技上的努力与成果,对产业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让世界更美好,这也是R&D 100 Awards多年来不变的核心价值。工研院历年来的表现令人惊艳,今年又拿下3座奖项,足证它是台湾科技研发的领头羊,为产业界注入充沛创新动能。

此次获奖技术有三,一是促进组织整合仿生3D列印技术。工研院研发的「促进组织整合仿生3D列印技术」,整合个人化3D模型重建、客制化医材设计影像工程和3D列印技术,打造高强度、高孔隙、骨细胞易进入的多元应用骨材,目前已技转可成生技,未来将建立符合国际认证的创新植入式医材系统,为全球高龄骨科医材注入生力军。

还有等温高效率水气分离技术,这是全球首个能借由空气制造洁净水源的独特技术,采用创新薄膜材料—氧化石墨烯薄膜,直接从空气萃取不含氮、氧的水,目前已技转奇鼎科技,盼能藉产业力量解半导体产业缺水燃眉之急。

工研院独家专利研发的「软体定义增强型机器人关节模组」,相比同级机器人具备业界最高的扭力体积比,自体重量相比业界类似机器人减轻 40%,透过积木式堆叠设计,能快速建构客制化、符合产线需求的多关节模组机器人,让协作型机器人的关节模组不仅更轻、还能举起更重的物品,大幅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