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变局》推动永续金融 迎向气候异常挑战
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长、前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吴中书。
极端气候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风险事件,国际数据平台Statista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01年到2010年的20年间,异常气候所造成经济损失,大约1.678兆美元;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间,这数字急剧地上升到2.48兆。
根据IIASA(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评估,面对气候变迁,人类可能有两种走向,一是「有序转型」,就是从现在开始全球积极地减碳,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将升温幅度控制到1.5℃之内;另一种是「失序转型」,就是相对不积极,拖到2030年后才加速。研究发现,防治异常气候的确需要投入很多资源,所以相较之下,短期失序转型对全球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感觉上少一点;一旦时间拉到到2100年的时候,失序转型所造成的损失,将是有序转型的一倍以上。
OECD的研究报告指出,要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未来15年每年需要6.9兆美元的资金,按照目前全球所投入的总量来看,要达成这个目标的可能性不高。同样的,麦肯锡在2022年的预测,从2021年到2050年,光是用在土地或能源部门的资本支出,每年就需要9.2兆,比目前水准要多出3.5兆美元。
Christian Aid在2024年的研究报告,从COP28启动损失与损害基金以来,全球已经遭受了410亿美元的损失,然承诺投入该基金的金额只有7.92亿美元;预估到2030年,脆弱国家每年需要的资金会上升到5,800亿,到2050年更高达1.7兆美元。
这些数据表示,极端气候造成的损失很大,需要很多经费,目前各国政府债台高筑,难以负担这笔开销,但对资金丰沛的民间机构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此时,更需要政府规划好相对的措施、机制来引导民间的资金注入。
在过去十几年里,永续相关的贷款与债券发行,由2012年299亿成长到2023年14,811亿美元,复合成长率大概有42.59%,根据德意志银行的预估,到2036年的时候,有关永续金融相关的权益类资产,将会大幅成长到160兆美元,到那时几乎所有的基金,都会将「永续」纳入投资考量。
假如你的企业未来没有投入永续,可能不会成为被投资的对象,永续金融商品的资产组合里,只会出现绿色永续表现比较好的公司。市场对公司的评价,会把企业投入永续的程度拿来参考。因此,如何从企业编制的永续报告书,到金融机构承作责任授信、发行绿色债券,乃至于对投资大众揭露金融商品内涵,建立出一个清晰、客观的永续评定标准,是国家推动永续的重要基础工程。
台湾目前在每人碳排量的表现,受制于国家能源政策,在国际排名上并不理想,但国内金融业推动「永续金融」则是非常积极的,国际上光参与参与签署「赤道原则」的银行或金融控股机构数量,就有22家,彭博(Bloomberg)所做的ESG的评比显示,台湾在永续金融推动,在亚太地区处领先地位。
目前国内永续债券的发行总额约为5730亿元,复合成长率是119.2%,与国际的42%相比表现亮丽。而绿色金融商品种类也很多元,只是在连结度,尤其是次级市场的流通性上,需要再加把劲。
2017年11月,政府推动「绿色金融行动方案1.0」,那时只着重在环境面向;到了2020年8月,前金管会主委黄天牧,推出「绿色金融行动方案2.0」,范围拓展到完整的ESG,并强化企业相关资讯的揭露;2022年9月,更推出「绿色金融行动方案3.0」推动五大面向,整合国内金融资源、接轨国际、全力支持净零转型,为台湾永续金融打下厚实的基础。
在永续分类标准与金融评鉴方面,欧盟是走得最前面也最完整的,2021年由金管会、环保署委托中华经济研究院、金融研训院与资策会参考欧盟永续分类标准,研拟台湾版本的永续分类标准。2022年12月发布永续经济活动认定参考指引,现在并持续修订中。
金融机构就像经济体系的血脉,它与社会大众的投融资、金融商品互动非常密切。所以全世界都是由金融机构来跟社会互动,让金融机构来扮演引导消费者、投资人、实体产业投入永续发展的角色。因此,金管会更于2023年3月28日发布「上市柜公司永续发展行动方案」,引领上市柜企业推动净零,完善ESG评鉴及数位化,强化利害关系人沟通,精进上市柜公司的永续资讯揭露及气候变迁相关的财务揭露,深化企业永续治理文化。这一系列的准备,让国内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企业推动永续的好伙伴。
根据世界永续发展协会(WBCSB)统计,全球目前有超过600种ESG评比,让人难以抉择。标准若宽松有漂绿的嫌疑;若制定得太严格,又会被批评好高骛远,导致窒碍难行。因此如何发展一套符合我国产业发展特色、制度法规,又与国际标准发展趋势一致,并可以循序渐进、落实执行的机制,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目标。
欧盟的CBAM(碳边境调整机制),美国的《清洁竞争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 CCA)都将要实施,TCFD(接轨气候变迁相关财务揭露),未来也会逐渐融入IFRS(国际财务报导准则)第S2号(气候相关揭露),以后不只会有S1(永续相关财务资讯揭露),还会有S3、S4,政府与企业必须做好准备,迎向这些趋势的发展。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台湾大企业推ESG很积极,但163万家的中小企业,步调慢很多。跟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排碳的比重虽不高,但污染带来的的影响同样深远,且不容易被监测,这部分政府一定要正视,而且现在国际供应链的要求,是包括企业的上游厂商都必须符合规范。台经院针对300家企业做过问卷调查,许多中小企业担心转型的成本问题、不知如何开始、无相关人才,因此对于推动永续转型都显得不够积极,不管是在碳盘查或实质减碳都很需要辅导,更需要财务资源。
因此,如何提供适当的协助,甚至建立新的永续商业模式就很重要。分享一个案例,有一家公司因为推动鱼电共生,属于绿色金融的范畴,得到高额的银行联贷案,第一次88.8亿,第二次158亿,都是超额认贷,它积极投入永续领域是关键,有了资金挹注,未来也有更佳成长潜力。针对企业推动永续所需要的服务,台经院现有两个平台,分别是TEST与NZTD,可协助企业自我评估,中小企业可以好好利用。台湾金融业现在拥有很好的转机,只要业务设计上让金融商品多元化,加上税制配套支持、阶段性的规划推动,让绿色金融商品的流动性提高,就能让台湾绿色融资成为很重要的国际平台。
「永续」已是国际上的重要趋势,产业应努力调整以迎合国际发展规范,这是维系竞争力的重要课题,虽然会带来成本上的冲击,但国际上针对永续发展也激发出新型态的商业模式,国内企业可多多参考,利用科技与管理创新,激发新商业模式,把握此时代浪潮,将挑战转换成企业的新契机。
Q:现在ESG是显学,但过去250年来污染地球的是谁?欧美国家把制造业移转到开发中国家,造成污染,现在要对他们实施碳税,这是新式帝国主义,我们该如何因应?
吴中书:欧洲净零减碳走得比较早,所提出的制裁标准及要求,对开发中国家的确不太公平的,当初制定办法时,并没有看各国处于那一个阶段。但这很现实,一个大帽子盖在那边,污染是大家一起所造成的,所以,大家一起来解决。永续转型的浪潮接下可能形成欧美不同调,但国际大厂供应键压力不减,不同市场差异发展,国际规范的适用成本变高。
那台湾要怎么因应呢?现在已有大企业做得不错,有些是隐形冠军改得也很快,未来把这些经验、力量整合起来,营造成有竞争力、符合国际趋势的品牌印象。与其现在去抗衡它,或说规矩我不守,对我们只有伤害。国际市场有很多替代供应商, 你不生产, 总有替代的厂可以生产,或许川普可能会反对减碳、零碳,不甩什么巴黎协议,但美国企业, 不管谁当选,反污染、减碳还会继续在推动中 ,台湾企业不能回避。
注:本研讨会由余纪忠文教基金会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