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溶氧计算机 提前预测死鱼问题并防范
台中市环保局携手逢甲大学环境科技与智慧研究中心,成功开发「人工智慧溶氧计算机」,可透过数据分析预测未来7天水中溶氧情况。(环保局提供/林欣仪台中传真)
人工智慧的应用持续升级,为有效防范溶氧量降低导致鱼群大量死亡,台中市环保局携手逢甲大学环境科技与智慧研究中心,成功开发「人工智慧溶氧计算机」,此系统可透过相关数据分析、提前预测溪流未来7天的溶氧情况,让相关单位及早采取应变措施,降低鱼群死亡情况。
环保局长陈宏益表示,为感测水环境污染情况的变化、提升稽查人员查缉效率,环保局去年即广泛使用水质感测器,同时针对西屯区东大溪协和三桥、大雅区大山桥、西屯区黎明沟及潭子区公厅溪乌日区凉伞树圳、梧栖区大庄桥等9处容易发生鱼群暴毙的河川进行水域水质监测。
除了监测,还要预防。环保局指出,溶氧计算机可搜集布设在各水域的30台水质感测器数据,配合气象条件、水位及各水域的环境特征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可依照数据的变化再进行计算,预测未来7天各水域溶氧情况,再以图形与颜色供环保局人员辨识,目前在部分测试点的分析结果,准确度达8成以上。
环保局举近年中部地区严重干旱的情况为例说,原本台湾枯水期为11月至隔年4月,近3年枯水期提前从10月就开始,这段期间水道水位偏低,尤其今年枯水期的水道水位仅10至20公分高、较正常30公分水位差距很大,在此情况下,容易导致鱼群窘迫、缺氧死亡,也因此,今年台中1至5月间已发生221件死鱼事件,较往年同期高3倍。
陈宏益强调,不同的季节、水温过高、河道水位偏低或河道施工、水域差异等,都可能导致鱼群陷入不利环境,进而使牠们出现群体死亡的情况。污染排放可透过感测器的辅助达到遏止,但天气变化、干旱与潮汐等非人为能控制,透过溶氧计算机的数据分析,让死鱼预测成为可能,也能提前采用现地增氧急救等处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