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禾好时 展示节气文化遗产

《联聚城市稻田 人禾好时》展自今日开幕,展览至9月26日。(王莫昀摄)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人依循自然的生活作息,蕴藏文化智慧。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正式将「二十四节气」登录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联聚文教基金会推动「联聚城巿稻田计划」,带着惠文、惠来等国小的孩子们在3月插秧种稻,最近收成第一期稻作,将把这过程的感动点滴以「人禾好时」为名,自今(21)日起在展览馆展出。

这块位于七期市政路、惠来路口,被喻为「台中最贵稻田」的基地,是联聚建设以每坪约216万、总价22亿的价格购入,预计今年第4季将推出总销约80亿元的新案。

有别于多数基地动工前都会设置围篱隔绝工地,联聚选择体现与土地共好共生的方式,在基地上种植稻米,开放周边学校认养,从体验一粒米的成长历程,开始感受来自土地的生命力与感动。

联聚建设总经理王于娟表示,联聚文教基金会发起城市稻田计划,邀请周边学校,一起参与稻田认养的时候,很快就获得支持。她指出,大多数孩子都吃过米饭及各种米制品,却只有极少数的城市孩子熟悉稻米的生长。由于了解农地到餐桌的历程,有助于孩子尊重食物、认识米食文化。因而邀请学童们,化身小小农夫种下秧苗,每天上下课的路上,都能到稻田里感受泥土的气味,观察稻米的变化,获得的幸福感。

如今第一期稻作收成,联聚文教基金会还特别规画「人禾好时」展,以「节气」为时间轴,呈现「水稻生长」及「人的生活轨迹」相互呼应与变化历程。

王于娟说,今年上半年中部旱象严重,种水稻面临缺水,但联聚善用旁边工地,开挖基地时抽出的地下水进行灌溉,不但环保,且在气温飙高时,这块城巿水田也让周边温度微降。她并透露,第二期稻作也将于10月底收成,届时将会与住户共同分享这份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