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辨识」进校园 人权团体忧个资外流:再多智慧都改不了监控本质

▲「人脸辨识」进校园人权团体忧心师生个资外流。(图/记者崔至云摄)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近年来,许多校园为打造智慧校园,开始引入人脸辨识技术台湾人权促进会、人本教育基金会、台湾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今(26日)指出,人脸辨识技术作为一种监控技术,倘若装设于师生皆会活动或停留的场域,除了是否符合个资法争议外,对于长时间生活校园内的师生来说,后续更可能会因资料管理不当,导致生物特征外泄。

有鉴于校园内使用人脸辨识技术对师生可能造成的隐私侵害,多个团体今日上午共同召开记者会,要求教育部国发会应限制校园内人脸辨识的使用,并建立起具体的规范,以保护校园师生的隐私权

台湾人权促进会专案经理何明諠表示,在最近两年内,全台至少有超过十件校园内使用人脸辨识的案例,而且启用的频率有逐渐增温的趋势。何明諠以使用于校园安全的人脸辨识为例指出,校园安全是否因人脸辨识技术的引入而提升并无法确定,但全校师生进出校园的纪录,却可能因此被长期记录下来,这就是显而易见的监控。这样的使用,恐怕与校园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是背道而驰的。

黄彦诚呼吁教育部重视此事,明确建立有关人脸辨识的相关规范。(图/记者崔至云摄)

人本教育基金会执行长冯乔兰表示,人脸辨识本质上是监控的问题,再多的方便,再多的智慧,或是再多的校园安全的说法,都不能改变其监控的本质。因此除非有强大的必要,否则不应要求学生让渡隐私权,但校园目前有这种必要性吗?

冯乔兰指出,从教育的角度,不应回避人脸辨识的监控本质,教育体制从过去到现在,无论是用罚站、鞭打、悔过书等,都是以冠冕堂皇的话术,去粉饰会伤害学童手段,人脸辨识也是类似的情形

冯乔兰也表示,校园中本来也已有太多监控的做法,例如荣誉制度、整洁秩序比赛等都是彼此监控的方式,现在真的还有需要在智慧校园中引入人脸辨识,强化内部的彼此监控,并因此使人失去自己的主体判断力吗?冯乔兰最后也呼吁,建立规范可能有需要没错,但若欠缺足够的使用必要性,校园内根本不应使用这样的系统

台湾人权促进会执行委员翁国彦指出,依据释字第603号解释的意旨学校若要布署人脸辨识系统,应该要给予充分的理由证明使用该系统具有强烈而重大的公益必要性,例如图书馆实验室经费拮据,无法聘请人力管制进出,只能使用人脸辨识系统,否则会抵触比例原则

▲校园为打造智慧校园,引入人脸辨识技术,人权团体担心未来可能因资料管理不当,导致生物特征外泄。(图/记者崔至云摄)

翁国彦呼吁,教育部与国发会应该要更积极清查、掌握台湾校园使用人脸辨识系统的情形,并制定具体规范给予各校遵循。

台湾学生联合会秘书长黄彦诚表示,各校使用人脸辨识技术有增加趋势,虽然科技确实能对生活带来便利,但学生往往都被排除于讨论之外,常在事后才知情

黄彦诚指出,先前有学校设置中国天网海康威视监视器,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许多学生反弹,可见台湾同学仍十分重视隐私,即便可以信任台湾政府,却无法保证中国不会透过骇客攻击台湾的后台窃取资料,希望教育部能重视此事,明确建立有关人脸辨识的相关规范。

对此,教育部资讯及科技教育司科长裴善成回应,教育部目前并没有要求学校一定要使用人脸辨识,校园若使用人脸辨识,也应符合个资法关于资料搜集、处理、利用的规范,并会持续跟各校园宣导使用相关技术的规范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