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会举办首场儿权公约焦点团体 聚焦儿少劳动权益
儿童权利公约焦点团体座谈会合照。(取自监察院官网)
国家人权委员会叶大华委员、田秋堇委员主持儿童权利公约焦点团体座谈会。(取自监察院官网)
国家人权委员会为撰提「儿童权利公约(CRC)第二次国家报告」独立评估意见,自9月24日起,规划办理一系列座谈会,包括分区座谈会、焦点团体座谈会、以及机关、学者座谈会,预计共15场次。
14日举行首场焦点团体,聚焦于儿童及青少年(以下简称儿少)劳动权益,总计邀请14位来自全台地长期关注儿少劳动权益的民间团体代表,进行意见交流,并由叶大华委员及田秋堇委员共同听取意见及交流回应。
叶大华委员表示,过去台湾政府长期忽视儿少劳动权益问题,直到2017年国际人权专家来台审查「CRC第一次国家报告」,并于结论性意见中提到呼吁我国政府应注重儿少劳动权益,并对于儿少劳动现况进行彻底的研究调查,相关问题才逐渐被政府部门关注。
座谈会开场,叶大华委员除了简介国家人权委员会的职权,同时依据2015年与2020年台少盟及全学研等民间团体调查结果,说明在工时、薪资、投保状况及职业灾害、权益申诉机制等议题上近5年来的变化趋势。接续由与会团体代表就在学与非在学儿少劳动权益现况、就业辅导议题,及建教生(含侨生、境外生)劳动权益及职能提升、申诉机制,疫情对于儿少就业之影响等焦点议题聚焦讨论与对话。
多位来自花莲、宜兰、屏东与台中的儿少社福团体代表,不约而同指出,许多弱势家庭的儿少,很常出现在夜市、工地、果园、渔获市场等高风险劳动职场工作或打工,然不只薪资经常未达最低时薪或基本工资,至今仍有日领300元薪资的工作,且往往也没有任何保险,除了职灾风险高,也存在许多被雇主严重剥削的问题。工时长且通勤只能运用大众交通工具,增加通勤成本且不利跨域工作。
另有出身社工的团体代表指出,初入职场工作的儿少难免无助且缺乏自信,也比较难争取自身权益。此外对于职场安全的判断能力不足,常被吸引到薪资较高,但却非常不安全的职场工作,例如饭店洗衣工作的化学药品问题,更常因为没有劳健保与职灾保险等,一旦出事更加无助。因此建议政府应有针对未成年劳工相对应的劳动检查专责单位,强化保障基本权益。
多位与会者建议提到,劳动部应加强未成年劳工职场劳动检查,避免黑心老板;向下扎根强化国中小阶段劳动权益教育;申诉管道应该更加普及;改善偏乡的交通工具;强化社工系统对儿少就业安全议题之关注;监督网路就业安全,避免儿少卷入就业风险高之地下经济职场工作,或是沦为诈骗对象。政府也应加强对于儿少就业准备、就业力培训、就业媒合促进等积极性就业政策资源的投资,方能避免沦为血汗劳工、非典劳动力或被地下经济等非法行业吸纳,造成社会问题。
此外,关于建教合作(包括侨生及境外生);以及疫情下儿少的就业影响等,以本次疫情为例,政府有许多纾困经济补助措施,然儿少劳工与建教生,常因就业身份及加保等问题,特别是侨生建教生身份,成为难以获得补助的弱势族群。此外现行建教合作制度虽有专法保障建教生权益,然开办之群科类群班别仍相当有限,未能接轨缺工或新兴多元产业;且也未依专法逐年调薪,多半停留于基本薪资,造成建教生于实习合作职场留场率低,需要持续关注与改革。
田秋堇委员对于因为家庭经济,而不得已成为童工的现象感到心疼,并表示这些小孩,更应该被善待。她同时提到建教班招收侨生,让台湾在东南亚国家受到很大的肯定与向心力。
叶大华委员最后表示,正如同与会团体提到,政府目前在保障儿少基本劳动权益上只有消极作为,对于如何排除其就业障碍、促进就业机会等积极性就业措施缺乏整合及专责机制,这个目标需要与政府部门进行协作讨论,以及产业等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将来人权会也会建立沟通平台,持续与相关部门进行协作与对话,促其积极透过彻底研究掌握现况改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