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奶油是化学产物 厂商真的用不起天然奶油吗?

记者明慧/综合报导

家庭主夫主妇们每天都为了让家人小孩吃的健康安心而努力把关,可是看不见的隐形食材却常常成为健康危机!其中一种很少人注意也很难分辨的就是—人造奶油。这些化学加工植物油脂大多以「植物奶油」或「精致奶油」的名称,巧妙地伪装成奶油,你真的有注意到它们的不一样吗?

打破「好东西比较贵」的成本迷思,厂商有责任使用自然食材

这些经过氢化处理的植物奶油又称人造奶油,常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食物中,例如酥油常添加在西点或是手工饼干中增加香气玛琪琳和起酥玛琪琳则是用在蛋糕松饼、甜甜圈或是丹麦面包,是为了降低成本。但无论是香气、口感卖相,天然奶油通通都有且更胜一筹,例如天然奶油做的手工饼干吃起来较清爽,上腭较不会有黏腻的感觉,蛋糕的孔洞也较细致。至于厂商常提到的成本问题,「天然奶油比植物奶油贵,若以天然奶油制作恐怕售价要反映成本」,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

改用自然食材,每个甜甜圈成本贵不到0.5元

●相同食谱分别用天然奶油和人造奶油来计算,100g天然奶油约18元、植物奶油8元,以相同比例做糖霜甜甜圈(30g奶油做16个),天然奶油所做的甜甜圈每个才贵0.24元!以目前甜甜圈市价25元-45元来说,0.24元的价差比起厂商的利润根本微不足道。

● 又以奶油用量最高的卡士达酱丹麦面包计算,210g奶油可做出16个,每个天然奶油的面包成本也只高出1.26元,即便反映在售价上也仅是2元不到,厂商实在不该再以「好东西比较贵」来恐吓消费者

▲以天然奶油制作的糕点面包,每个平均成本贵不到1元,厂商不该再以「好东西比较贵,要反映在售价上」来恐吓消费者。(图/翻摄自网路

植物奶油(人造奶油)内藏人工反式脂肪,恐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机率

奶油是以牛奶脂肪加工而成,然而植物又哪来的「牛奶脂肪」提炼奶油呢?原来植物奶油竟然是用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植物油脂作原料!为了让植物油吃起来有天然的奶香味,则加入香料;另外也可能为了让产品颜色更像奶油,而添加食用色素等。根据财团法人全民健康基金会报导指出,植物油「氢化」的过程会造成部分脂肪酸转变为反式结构。而人工反式脂肪酸长期过量食用,容易造成血中好的胆固醇下降、坏的胆固醇上升,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罹患机率。医界研究显示,如果每天摄取反式脂肪酸5公克,则心脏病的发病机率会增加25%。此外,也有部分研究指出,身体发炎反应及某些癌症与过量摄取人工反式脂肪酸可能有关。

▲▼植物油要有奶香味必须加入香料;若要让颜色更像奶油需加色素。此外,还需要氢化作用而产生人工反式脂肪。(上图/厂商提供。下图/记者廖明慧摄)

民众拒吃假食物!政府应严加把关

「植物奶油」或「植物性奶油」这个名字,真的容易让消费者看得雾沙沙。植物奶油(人造奶油)原名叫Margarine「玛琪琳」。在数十年后的今日已被医界证实人造奶油中的人工反式脂肪不容易被身体代谢,吃多了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即使有些业者技术改良,最后成品可以不含人工反式脂肪,但仍然无法避开它是化工油脂制品少不了其他添加物,对人体仍存在极大风险的疑虑。

超市货架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奶油标示,厂商含糊使用「奶油」、「乳成分」、「进口奶油」、「含有牛奶」、「含钙」、「香醇营养」等字眼,让消费者搞不清楚到底哪些是真奶油,哪些又是人造奶油。在日本,人造奶油产品叫做Margarine或玛琪琳,但同样的商品到台湾却翻译成中文「奶油」?台湾有美食王国之称,政府应修法严加管理产品名称标示,勿再让厂商有灰色地带可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