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铃木坚决不向中国市场低头,退出中国6年后,如今后悔了吗?
2018年,汽车圈出了一则大新闻,铃木汽车将持有的长安铃木的50%股份,1元钱出售给长安汽车,并退出中国市场。
这样曾经只在段子里的说法,竟然成真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铃木汽车曾在中国也混的风生水起,也曾是中国轿车市场的主导力量。
是什么原因,让铃木汽车宁愿1元出售股份也要退出中国市场呢?
曾经的辉煌
铃木曾经是一个纺织企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铃木开始跨行业制造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直到1978年,铃木修接管公司,开始进军汽车制造。
这是时代的脚步,因为日本其他车企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
彼时的中国汽车工业还没有起步,并刚提出以合资的方式吸引国外汽车企业入驻,铃木在80年代的时候,为我国提供过技术支持和指导。
1991年,长安曾向铃木采购了500辆奥拓汽车的零件,但是因为没有生产资质,无法投产,于是这个情况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并发放了进口许可证。
这500辆奥拓汽车生产出来后,获得了市场的正面反馈,于是在1993年5月,铃木和长安合资成立长安铃木,除了汽车,铃木还和大长江合作推出“豪爵铃木”摩托车。
当时进入中国的外国车企并不少,但是汽车和摩托车一块做的还只有铃木这一家。
铃木还在1995年和昌河汽车达成合作,成立昌河铃木,两家合资车企开始凭借自己的优势打开中国市场。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在当时的工业低于世界水平,摩托车和汽车这种工业商品在中国也算是比较紧俏的。
当时的中国并不像现在,私家车遍地都是,那时候就算在一线城市,私家车也不常见,而铃木皮实耐用,经济节能的优点,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
90年代重庆的出租车用的就是铃木红色奥拓,能被用作出租车,充分证明了车型的可靠性。
1999年,长安铃木推出继奥拓之后的第二款家用车“羚羊”,恰好北京在同年4月执行1.0L(含)以下的车辆禁止驶入长安街的政策,1.3L发动机的羚羊在北京得到了畅销。
2001年,昌河铃木推出经典车型“北斗星”,这款车直到铃木退出中国市场之前,一直都是微型车市场的中坚力量。
到了2003年,铃木凭借奥拓和羚羊这两个车型,就实现了超10万台的在华年销量。
2004年,铃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代表铃木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同时为铃木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提供业务支持。
2005年,铃木推出另一个经典车型“雨燕”,在那一年,铃木在华累计销量突破了100万台大关。
此后,铃木在中国推出天语、风云等车型,原有车型也不断的更新换代,在国内所向披靡,独特的微型车定位,让铃木在这个这个市场分级中几乎没有对手。
直到2011年,铃木在华年销量达到了22万台,这是铃木在中国最鼎盛的时期,此后的铃木在中国就开始走下坡路。
尽管铃木也曾尽力拯救,但是销量曲线还是下滑趋势,为什么铃木在到达顶峰之后,会迅速衰败呢,是国人都不喜欢铃木了吗?
故步自封只会自取灭亡
在引进合资的同时,我国的汽车企业也在摸索着造自己的汽车,在哪个汽车市场还是微型汽车的天下时,很多国内企业也推出了自己的车型,
比较出名的要数长安的奔奔和比亚迪的F0,虽然性能比不上合资车,但是国产车的在价格上有自己的优势,所以铃木这个主打微型汽车的企业受影响严重。
并且,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的消费趋势也随之改变,大家对于家用车的需求不仅仅是代步或者经济,开始注重舒适度以及大气的外观。
很多车企都捕捉到了中国市场这个变化,从而推出一系列的SUV、中大型轿车以及豪华轿车来迎合国人的消费趋向。
此时的80后、90后是消费主力,从家庭用车的角度来考虑,微型汽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整个家庭的出行需求。
从日常用车的角度考虑,因为和世界深度接轨,加上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家在用车的时候更看重大空间,大排面,开出去有面子。
并且,中国是农业大国,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到城市中去的,还有一些山区等复杂地形,微型汽车不能满足这些出行需求。
一、二线城市成了豪华轿车的天下,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则被轿车和比较实用的SUV车型占据,农村和一些商户则是比较青睐面包车。
所以,几方面原因的影响下,微型汽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但是铃木似乎对自己的定位过于自信,它觉得自己微型车的定位在华已经取得很好的就成,觉得消费者应该去适应自己的商品。
殊不知,从来都是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去迎合消费者,从来没有消费者为了迎合商品做出让步的情况。
在一众车企都忙着研究中大型汽车的时候,铃木坚守自己的定位,死磕微型车,这让铃木在华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
2012年,长安铃木在华销售量17万辆,同比下滑22.7%,次年的年销售量更是不足15万辆,辉煌之后的持续下滑也让铃木开始反思。
于是铃木在2013年推出全新小型SUV锋驭,这款车确实让铃木的销量有所回升,2014年铃木在华的销量达到16.5万辆。
但是因为技术原因“锋驭”这款车出现了“共振门”事件,官方解决不及时,口碑受影响,所以2015年,铃木在华销量下滑至12万辆。
销量一直下滑到2017年的8.6万辆,此时的铃木心灰意冷,他们知道,中国市场已经没有铃木的一席之地了。
2018年上半年,铃木的销量只有2.4万辆,同比下降47%,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此时的铃木必须要做出抉择,是花钱研发新车型,迎合中国市场,还是离开中国另寻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铃木已经基本完成了全球布局,并在21世纪初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并且在后来的数据中我们能看到,2018年,铃木全球总销量,超过321万辆,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并不是铃木的主要市场。
他们没有选择迎合中国市场,而是在2018年9月,以1元现金出售长安铃木股份的方式,宣告离开。
离开中国市场后的铃木去了哪里呢?
离开中国押宝印度
其实,这也不是铃木第一次不向海外市场低头了,早在2012年,铃木在美国如日中天,却激流勇退,退出了美国市场,这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感兴趣的自行了解。
不管是退出美国市场还是退出中国市场,想法都是铃木当时的一把手铃木修提出的,也是他拍板的。
在当时,这两个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两个汽车销售市场,铃木修这样的决定令人难以相信,但是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掌舵人,他一定已经事先为自己找好了退路。
就在很多人等着看铃木离开中国会怎么样走向没落的时候,铃木却在印度市场打下了耀眼的成绩。
铃木在印度的销量远比在中国要好,1983年12月,铃木第一台车Maruti 800在印度完成生产,到第1000万辆车下线,只用了29年。
而铃木在印度第二个1000万辆,耗时更短,只用了不到8年时间!
2022年,印度发布数据,全年汽车总销量381万辆,其中铃木销量157万辆,占比41.37%,
那一年铃木全球总销量296万辆,也就是说,印度市场占据了铃木全球市场一半。
2023年铃木汽车全年销量307万2824辆,同比增长3.5%,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在全球汽车集团销量中排行第九。
2024年1月铃木汽车全球销量285922辆,其中在印度销售170214辆,要知道,印度在2024年1月份的乘用车总销量才只有393250辆,铃木占比将近50%!
从数据中能看出,铃木离开了中国似乎过得越来越好了,不过确实铃木应该庆幸离开的早,虽然那时候的销量就已经很难看了。
但是如果铃木能扛到今天,绝对会输的更惨,因为现在的中国市场对于每一个车企来说都是修罗场!
近几年,以比亚迪、长安、吉利和奇瑞的国产企业品牌迅速崛起,相同价位我们能买到配置更高的国产车。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兴起,让中国的汽车工业完成了弯道超车,不仅现有的传统汽车企业转到新能源赛道,更是催生了理想、蔚来、小鹏等多个新兴的造车势力。
现在的中国汽车产业不依靠合资也能做的很好,甚至上文提到的传统造车企业已经打开了海外市场,各种车型远销外国。
例如比亚迪,2023年,比亚迪全年全球总销量超过300万辆,成为全球第十大汽车制造商,2023年,吉利集团在欧洲共销售34.8万辆,是欧洲第十大汽车制造商。
如今,买进口车加价还要等车的时代过去了,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能站在世界舞台上和那些老牌车企同台竞技了。
同时,国内还在不断涌现出新的造车势力,就像世界500强的小米,除了做手机之外,也在3月底上市了自己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车。
这对于中国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足够多的人参与,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才能给消费者真正的实惠。
至于铃木修是否会后悔当初放弃中国市场的决定,管他呢,毕竟现在的铃木定位已经完全不符合中国市场的发展了,想要杀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说,对不对呢?